
犹安靖。《南齐书·东南夷传》:“惟尔世袭忠懃,诚著遐表,沧路肃澄,要贡无替。”
“肃澄”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肃澄”指整肃清净,使人心神安定,常用于形容环境、氛围的平和或人心的纯净。例如《南齐书》中“沧路肃澄”即描述道路安定、秩序井然的状态。
据传,“肃澄”源自南朝梁代文学家谢灵运。他一生清贫,坚守“肃澄心灵,追求真理”的信念,成为这一成语的精神源头。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字义演变,可参考《南齐书》或权威词典。
《肃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分别是“肃”和“澄”。
部首和笔画:
《肃》的部首是“⺮”,它包含10个笔画。《澄》的部首是“氵”,它包含3个笔画。
来源:
《肃澄》是由两个意义各自独立的汉字组成的,具体的源流和起源并无直接的联系。
繁体:
《肃澄》的繁体字为「肅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变化。但是《肃澄》这个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和现代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
例句:
1. 他的面容肃澄,透露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2. 冥想可以帮助我们肃澄心灵,达到内心的宁静。
组词:
1. 肃静:意为庄重而安静。
2. 肃穆:意为庄重而庄严。
3. 澄清:意为使变清澈或清楚明白。
近义词:
1. 庄重:意为庄严肃穆。
2. 宁静:意为平静和安宁。
反义词:
1. 轻浮:意为轻率和不庄重。
2. 混乱:意为无序和杂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