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漏泽园的意思、漏泽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漏泽园的解释

(1).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制始于 宋 。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下:“漏泽园之法起於 元丰 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 开封府 界使者……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於此。意惻然哀之,即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藏之,即日报可。 神宗 乃命外祖总其事。”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火葬》:“﹝ 宋 绍兴 二十七年 范同 言:﹞‘国朝著令贫无葬地者许以官地安葬, 河东 地狭人众,虽至亲之丧,悉皆焚弃……’自 宋 以来此风日盛,国家虽有漏泽园之设,而地窄人多,不能徧葬,相率焚烧,名曰火葬。”

(2).指验尸之所。《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既説打死,将尸发在漏泽园去,俟晚堂听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漏泽园”是中国古代由官方设立的公益性丛葬地,主要用于安葬无主尸骨或贫困无力下葬者。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漏泽园是宋代正式确立的官方慈善制度,由政府划拨官地,集中埋葬无主尸骸或贫苦无葬地者。其名称取自“泽及枯骨,不使遗漏”的寓意。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1. 制度雏形
    汉代已有官府埋葬贫者的记载,但未形成固定制度。北宋初期延续前代做法,允许贫者使用官地安葬。

  2. 正式确立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开封府界使者陈向目睹陈留地区积骸蔽野,奏请划拨官地集中安葬,获朝廷批准。这一举措被视为漏泽园制度的开端。

  3. 全国推广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蔡京将漏泽园制度推广至全国州县,并规范管理细则,如墓穴深度、僧人管理奖励等。

三、运作特点

四、其他含义

部分文献提到漏泽园也作为验尸场所(如《古今小说》中记载),但这一用法较罕见,主要功能仍以安葬为主。

五、历史意义

漏泽园体现了宋代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中国古代丧葬慈善制度的重要实践,也为研究宋代社会结构、军事葬俗提供了实物依据。


注:关于起源存在不同说法,如顾炎武《日知录》提及蔡京推动,可能与制度推广阶段有关,需结合具体史料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漏泽园》的意思

《漏泽园》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隐蔽的美德或才能,如同流水漏泽出来,被发掘出来。”

拆分部首和笔画

《漏泽园》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囗、艹,共有10画。

来源

《漏泽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庞士元传》中,描述了庞士元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性格谦和,善于隐忍。他的美德和才能就像流水一样渗透出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尊重。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指隐蔽的美德或才能。

繁体

《漏泽园》的繁体字为《漏澤園》。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漏泽园》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采用了偏旁部首不同的形式。如:“濼澤園”、“潋澤園”等。

例句

他并没张扬自己的才华,却在工作中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如同《漏泽园》一般。

组词

漏泽

漏斗

园林

园丁

园地

近义词

才华横溢

才能出众

美德显露

隐而不现的才能

反义词

光芒四射

出尘脱俗

才华暴露

明显的才能

别人正在浏览...

暗查保秘碧城屏退比年不登哺饷参撤察慧长忧朝化朝旨衬托宠用楚夏旦昔遏阳吠影吠声風庭風旋风音干柴烈火勾当鳏寡茕独过索好客换鹅手还我河山回神,回神儿护坡加班酒饩涓人克己科课抠字眼两忘理督灵地隆平摩顶至踵泥牛平安纸乾蹦蹦乾着翘首戎机若华伞头沙笼山志身不遇时沈籁深执十世宥歪物件握符蜗名蝇利五库兀秃向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