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淮南子·本经训》:“大鐘鼎,美重器,华虫疏鏤,以相繆紾。”《后汉书·马融传》:“乘舆乃以吉月之阳朔,登於疏鏤之金路。” 李贤 注:“疏鏤,谓彫鏤也。”
“疏镂”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疏镂(shū lòu)指雕刻,尤其指在器物表面进行雕饰。该词由“疏”和“镂”组合而成:
多用于形容钟鼎、礼器等贵重器物表面的雕饰工艺,强调纹样的繁复或疏密有致。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淮南子》《后汉书》等古籍原文,进一步了解其具体语境。
疏镂(shū lòu)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疏”和“镂”两个字组成。
“疏”的部首是疋(pǐ),笔画数为9,是一个表示细长的布的象形字,意为稀疏、松散。
“镂”的部首是钅(jīn),笔画数为17,是一个表示金属器具的形状,意为雕刻。
整个词语“疏镂”可以理解为精细地雕刻出稀疏松散的图案或纹饰。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文字或言辞的处理方式,指的是雕琢出凝练、精辟的意思。
“疏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见于《易经·乾卦》中,“疏镂之宇,得其详矣”。在古代文献和书法中广泛使用,形容文字行文有理有据、形象生动。
在繁体字中,“疏镂”保持了和简体字相同的写法。
古时候,“疏镂”这个词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不是很明确,没有特定的字形和结构标准。
以下是一个使用“疏镂”一词的例句:
- 他的书法作品用笔疏镂,别具一格,令人赞叹。
与“疏镂”相关的组词有:精疏、雕镂、疏浚、疏密。
与“疏镂”近义词包括:雕琢、凝练、精辟。
与“疏镂”反义词包括:碎碎念、啰嗦、冗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