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月的意思、水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月的解释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唐 李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水月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本义与引申义两类,其解释均源自权威辞书及经典文献:

一、本义

  1. 水中月影

    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具有虚幻、易逝的物理特性。如《汉语大词典》引唐代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此意象常被用于诗歌描绘自然景物。

二、引申义

  1. 佛教哲学概念

    佛教以“水月”比喻诸法(万物)无实体、虚妄不实的本质。《汉语大词典》释:“喻空幻,谓世事无常如水中之月。” 典出《大智度论》:“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

    唐代白居易《读禅经》进一步阐释:“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馀却有馀。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其中“水中月”即指超脱实体认知的境界。

  2. 文学意象与审美意境

    在古典文学中,“水月”象征空灵澄澈之美,亦暗含人生虚幻的哲思。明代胡应麟《诗薮》评李商隐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时,以“水月镜花”形容其诗意不可捉摸的朦胧美感。


说明: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链接,本文释义来源标注为:

网络扩展解释

“水月”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含义,既可指自然景象,也常用于比喻虚幻或难以触及的事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 水和月亮:直接指自然界中的水与月,如唐·刘禹锡《洞庭秋月行》中“水月逶迤绕城白”即描述水与月交相辉映的景色。
    • 水中月影: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如宋·杨万里诗句“一棹今真水月间”描绘泛舟时月影随波的意境。
  2. 明净的意象

    • 形容月亮如水面般清澈透亮,如“水月在松梢”突出月色的纯净。

二、比喻与象征

  1. 虚幻与不真实

    • 常与“镜花”连用为成语“水月镜花”,比喻美好却难以捕捉的事物,如“镜花水月,一戳就破”。
    • 佛教语境中,水月象征世间万物的空幻本质,如《大唐三藏圣教序》以“水月”比喻清净无染的境界。
  2. 文学与情感表达

    • 古诗中多用于渲染孤寂或超脱的氛围,如刘禹锡的“山城苍苍夜寂寂”借水月烘托夜色的静谧。

三、其他领域引用

在当代文化中,“水月”也被用作游戏、视觉小说的名称或角色设定,例如日本某公司2002年发行的游戏。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诗词例证或文化延伸,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古籍原文及具体作品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报葬迸堦贬降博浪椎遄迈道德习惯邓邓呆呆东门吴二面角法罗群岛蜂骇風和日美風肉覆去翻来蚶鲊和礼黄磷惑变斛斯讲议简侮借索激凌金屋贵拘墟之见开例空华炼养炼狱吏部眠立即另请高明搂揽轮回率道棉籽绒飘渺劈山乾嗝前席情计羣戏热芭任凭宂闹三闾大夫审画慎竈市舶司时不常侍曹市场体系属稿睡莲朔参官太上皇帝推颓勿有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