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孝的意思、挂孝的详细解释
挂孝的解释
[wear mourning] 〈方〉∶带孝
详细解释
亦作“掛孝”。戴孝。《水浒传》第六八回:“令大小头领,人人挂孝,个个举哀。”《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令合家掛孝,开丧受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瞅她,还挂孝呢!”
词语分解
- 挂的解释 挂 (掛) à 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挂。挂图。挂牌。挂锄。挂镰。挂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挂绿。挂一漏万。 牵记,牵连,牵累:牵挂。记挂。挂念。挂
- 孝的解释 孝 à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孝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孝道。孝子贤孙。 居丧的事:守孝。吊孝。 丧服:戴孝。孝衣。
网络扩展解释
“挂孝”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指通过穿戴丧服或佩戴孝饰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常见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方言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核心含义:指在亲人去世后,亲属穿戴白色丧服、佩戴孝布等,以示哀悼和遵守丧礼习俗。这一行为既是对逝者的敬意,也是传统孝道的体现()。
- 字义分解:
- 挂:表示“穿戴、佩戴”,如挂孝布、挂麻衣。
- 孝:指对父母或长辈的尊敬与哀悼,也包含遵守丧葬礼俗()。
2.文化背景
- 挂孝是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一部分,古代强调“守孝三年”的礼制,通过服饰区别表达哀思。例如,《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尽皆挂孝,大设祭奠”,突显其严肃性()。
- 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方言中“挂孝”更口语化,而官方语境多用“戴孝”或“服丧”。
3.实际应用
- 文学作品:常见于古典小说和戏曲,如《水浒传》中“人人挂孝,个个举哀”,《暴风骤雨》中描写农村丧俗()。
- 现代场景:部分农村地区仍保留挂孝习俗,如佩戴黑纱、白花等简化形式。
4.与其他词汇的关联
- 近义词:戴孝、服丧、守孝。
- 延伸表达:“五服制度”中的不同丧服等级,也体现了挂孝的规范性。
5.注意事项
- 挂孝的时长和形式因时代、地域、亲疏关系而异,例如直系亲属可能需长期穿戴,旁系则较短。
- 现代社会中,传统挂孝逐渐简化,更多以追悼会、默哀等形式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地区的习俗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挂孝
挂孝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丧葬礼仪,也可以指亲人去世后家属为表达哀悼而采取的一种丧服。挂孝是对逝者的亲情表达和对死者的敬意,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风俗。
拆分部首和笔画
挂孝的字形由“卜”和“子”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卜”是一个独立的汉字部首,表示预测、占卜;“子”也是一个独立的汉字部首,表示儿子。
挂孝的笔画数为14画。
来源
挂孝的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思想观念,是尊重亲人并表达哀悼之情的文化传统。在古代社会,人们相信逝者会有所知觉,挂孝可以表示家属对亲人去世的悲痛和怀念。
繁体
挂孝的繁体字为「掛孝」。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挂孝的字形略有不同。孝字旁边的丧字用的是「亡」,表示逝去;而卜字由于古代写法的变化,形状略有差异。
例句
1. 他挂起了孝,为父亲表达哀思。
2. 挂孝的期限通常为三年。
组词
孝敬、孝顺、孝子、孝心
近义词
孝服、丧服
反义词
不孝、无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