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诵诤的意思、诵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诵诤的解释

谏诤。《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既平 高昌 岁调兵千人往屯, 遂良 诵諍不可,帝志取西域,寘其言不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诵诤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诵”与“诤”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独立释义及古代文献用例综合理解。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诵(誦)

    • 本义:朗读、背诵。《说文解字》释为“讽也”,即以抑扬顿挫的声调诵读诗文。
    • 引申义:陈述、述说(如《论语·子罕》“子路终身诵之”),或传播、称颂(如《诗经·大雅》“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1卷,第7页。

  2. 诤(諍)

    • 本义:直言规劝,尤指臣子对君主的谏言。《广雅·释诂》注:“诤,谏也。”
    • 核心特征:以正直之言匡正过失,强调劝诫的及时性与针对性(如《说苑·臣术》“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不用则去,谓之诤”)。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2版,第201页。


二、复合词“诵诤”的释义

“诵诤”属并列结构复合词,指通过诵读经典或陈述义理的方式进行劝谏,强调以典籍为依据、以理性言辞规劝他人(尤指上位者)。其内涵包含两层:

  1. “诵”为方法:引用圣贤之言或经典文本作为劝谏依据;
  2. “诤”为目的:以直言纠正错误,促使对方醒悟。

    例证

    《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徵“每以诵诤为心”,即通过引经据典向唐太宗进谏。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9页(复合词条目)。


三、文化背景与历史用例

“诵诤”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谏议传统: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诵诤”一词已罕用,但其精神内核可映射至:


“诵诤”是融合经典诵读与直言劝谏的古代行为范式,承载儒家政治伦理,强调以理服人、以典正误的谏言方式。其释义需依托《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并结合《贞观政要》等史籍用例综合考辨。

网络扩展解释

“诵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谏诤,即直言规劝,特指臣子对君主或上位者的过错进行劝诫。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词义构成分析

3.引证与典故

4.常见误读

提示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新唐书》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抱娃娃边极笔饱墨酣鬓组不足介意残慢玚琫道方盗摩蹀舞端视笃么繁忧飞幕愤慨涫漱核骨荒弊黄浦火主见覩缄舌闭口结扎救治聚唇空养宽勉来集凛遵炉熏冒籍拗拢品择强近乾耗骑赤鲤耆德其味无穷诠订权度入火鋭上势必説话答礼儿孙郎溯源穷流鞺鞳土层涂地托财完姻围守喔咿嚅唲杌床汙君舞马误人子弟无象辖戛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