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耆德的意思、耆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耆德的解释

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四:“卿忠言嘉諫,宜时有陈奏,以副朕眷待耆德求治之意。” 明 袁宏道 《八识略说叙》:“是故非耆德大宿,登相家之閫閾,鲜有能涉性海之洪澜,躋智岳於层颠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耆德"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合成词。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词由"耆"与"德"组合而成:"耆"指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德"即德行、品德,合称指年高而有德望之人。商务印书馆《辞源》进一步指出,此词源于《周礼》"耆德以祗事",特指兼具年龄优势与道德修养的贤者。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耆德"常作为尊称出现。如《尚书·周书》载"耆德成人,罔不在厥初生",强调德行的终生培养。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将"耆德"与"老成"并论,突出其社会楷模意义。现代语境中,该词仍用于尊称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或文化传承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中常见"耆德硕学"的表述。

需要注意,"耆德"与单纯指称高龄的"耆老"存在本质区别,其核心价值在于道德修为与学识造诣的统一。这种文化概念深刻影响着东亚儒家文化圈对长者的价值评判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耆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年长且德高望重的人,强调年龄与品德的结合。其中“耆”意为年老(通常指六十岁以上),“德”指品德、德行。

二、字源与结构

三、古籍出处

  1. 《尚书·伊训》提到“远耆德,比顽童”,意为疏远德高长者、亲近顽劣之人会导致乱象。
  2. 唐代韩愈在《论孔戣致仕状》中称“耆德”为“朝之老成人”,即朝廷中德高望重的老臣。

四、现代使用场景

五、示例

“科普剧参赛者中有耆德硕老的老年人,年龄跨度从7岁到68岁。”
此句通过“耆德”突显长者的品德与参与精神。

“耆德”是兼具年龄与道德双重标准的褒义词,多用于表达对长者的敬重。

别人正在浏览...

爱杀懊怀瘢疻藨草藏头露尾槎蘖出景出浅入深大快人心丹井客电子计算机调态敦逼恩绝义断房墨風毛公牙珪册国事访问汗漫禾坪荒畴皇舅荒漠蕙质即景径轮鸡师疾雨暴风赍咨看淡窥矙懒鬼阑纵乐安灵景领摄雒嫔馁士盼盼茶茶蓬鬓评閲千钧重负诮侮清况器使啓谒鋭标入眼施肥石抹湿租顺轿暑绤肃厉同名同姓玩戏献豆鲜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