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缄舌闭口”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闭着嘴不说话,形容保持沉默或不愿表达观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引用或例句,可参考元代散曲集或成语词典。
《缄舌闭口》这个词可以拆分成3个部分:缄、舌和闭。其中,缄(jiān)是由缶部和言字旁组成,表示限制、封闭的意思;舌(shé)是由舌字旁组成,表示舌头的意思;闭(bì)是由门字旁和合字旁组成,表示关闭、封闭的意思。笔画分别为7画、6画和11画。
《缄舌闭口》的意思是闭口不言,形容一个人没有说话或守口如瓶。这个成语比喻保守秘密或守口如瓶的态度。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学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中的“众恶之所为者,必从于举人。举人之所出者,必以其所好。”(《论语·学而》)这句话意味着,做出坏事的人通常是在失业时,因为在举人时他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地位或财富来掩盖他们的恶意。因此,聪明人接受挫折时将保持沉默,不言不动。
《缄舌闭口》的繁体字为《緘舌閉口》。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缄舌闭口》的古汉字写法为:缄舌闭口。
他面对着问题,却缄舌闭口,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在这个成语中,缄、舌和闭都可以单独组成其他词语。例如:
- 缄默(jiān mò):沉默,不说话。
- 唇舌(chún shé):嘴唇和舌头,比喻以说话和辩论为生计的人。
- 闭塞(bì sè):堵塞,封闭。
近义词:
- 沉默寡言
- 默不作声
- 自缄
反义词:
- 滔滔不绝
- 开口说话
- 坦率言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