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佛祠的意思、佛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佛祠的解释

犹佛堂。奉祀佛像的处所。 宋 赵抃 《次韵程给事会稽八咏·戒珠寺》:“ 蕺山 下视无穷景,况压山颠是佛祠。” 金 元好问 《白云乡》诗:“白塔亭亭古佛祠,往年曾此走京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佛祠,汉语词汇,指供奉佛像、进行佛教祭祀活动的专门场所。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佛教信徒用于礼拜、供奉佛像及举行相关宗教仪式的建筑或场所。其核心功能是提供祭祀空间,与佛教的"佛"(佛陀、佛法)和传统祭祀建筑"祠"(供奉神位、祖先或先贤的庙堂)结合而成。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1. 佛(fó)

    音译自梵语"Buddha",意为"觉悟者",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后泛指佛法或佛教相关事物。

  2. 祠(cí)

    本义为祭祀祖先或贤人的庙堂,《说文解字》释为"春祭曰祠",后引申为供奉神祇的场所。

    二者组合为偏正结构,"佛"修饰"祠",强调场所的宗教属性。

三、文化内涵与功能

  1. 宗教功能

    作为佛教祭祀空间,用于供奉佛像、焚香诵经、举行法会等仪式,是信众与佛法联结的物理载体。

  2. 建筑特征

    多设有佛龛、香案、经幡等宗教元素,布局常遵循佛教仪轨(如坐北朝南、佛像居中)。

  3. 社会意义

    历史上兼具社区文化中心功能,如唐代民间佛祠常成为节庆、集会的公共空间。

四、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五、文献例证

唐代文献已见使用,如《新唐书·王缙传》载"造金阁寺于五台山,铸铜涂金为瓦……费钜亿万",其中寺庙内的祭祀场所即属佛祠范畴。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94页。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026页。
  3.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57页。
  4.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第214页(释"祠"字源)。

网络扩展解释

“佛祠”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供奉佛像的宗教场所,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佛祠”由“佛”和“祠”组合而成:

文献例证

古代诗词中常见“佛祠”一词,例如:

  1. 宋代陆游《戏咏西州风上》提到“清江遶佛祠”,描绘了佛祠依山傍水的环境()。
  2. 金代元好问《白云乡》以“白塔亭亭古佛祠”形容佛祠的建筑形态(、)。
  3. 北宋赵抃的诗句“况压山颠是佛祠”则反映了佛祠选址常在山顶等清净之地()。

历史背景

佛祠的出现与佛教本土化相关。例如,宋代曾将废弃的佛祠改造为道观(如苏轼提及的龙山佛祠改为表忠观),说明其功能随时代需求变化()。

与现代词汇的关联

当代更常用“佛寺”“佛堂”等词,“佛祠”多出现于古籍或特定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代场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佛祠的形制或宗教功能,可查阅《宋史·礼志》或佛教地方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傲骨嶙嶙聱牙戟口白首北面白云谣邦治饱觑薄设北发厕马长阔超绝非凡承绪搥背骢马郎催头翠微宫啐饮倒身东陆犯軷飞梦俸请傋霿冠序寒灯篁竹街邻解析几何寂絶景星麟凤即真髡囚陵慠俚人礼宗龙种马舞忸忕偶影旁言峤鬟樵青轻就琼苑瑞征散马山鸡椒舍得四廊随口铁官偷桃驼脂文过其实文选烂,秀才半妩眉夏目漱石相呕翔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