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亲友女儿出嫁或生产,送礼致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武进社会状况》:“凡遇生产……凡为之亲戚故旧者,月内须送汤(鸡、鸭、鲫鱼、鸡蛋、糖果等)。” 贾平凹 《白浪街》:“一家姑娘出嫁,三省人来送汤。”
(2).旧时丧礼之一。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济南采风记》:“丧礼颇近古。初弥留之际,即著内外裳衣。始死,孝子披发至院心,呼其亲而号,曰‘上西南’,谓之指路。三声后,擘踊大痛……哭踊毕,用瓦罐盛米汁赴土神庙,呼其亲而遍洒之,谓之送汤。三日后止。”
“送汤”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源自古代医生主动为病人送汤的故事,形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例如:
在宜兴等地方言中,“送汤”特指产妇坐月子期间亲友赠送滋补品(如鸡蛋、红糖等),体现关怀与礼节。
备注:不同语境下“送汤”的褒贬色彩差异较大。作为成语时具有褒义,而丧葬礼仪中的用法为中性描述,需注意区分使用场景。
送汤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送和汤。
送的拆分部首是辶,总笔画数为9。
汤的拆分部首是氵,总笔画数为3。
送汤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通常指将热汤送至他人家中慰问或表示关怀。
送汤的繁体字为送湯。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关于送汤的古时候写法,具体资料有限,无法给出准确的古汉字写法。
1. 他每天都会亲自送汤给生病的邻居。
2. 那天她专程送汤给我,真是令人感动。
送礼、送餐、送行、送别
送饭、送酒、送食、送温暖
索汤、乞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