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蒲牒的意思、蒲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蒲牒的解释

谓以蒲草作牒。《汉书·路温舒传》:“ 路温舒 ,字 长君 , 鉅鹿东里 人也,父为里监门,使 温 舒 牧羊, 温舒 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蒲牒”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蒲牒”字面指用蒲草制作的简牒(文书),引申为官方文书、证件或重要文件的代称。该词常用于形容具有法律效力或官方性质的公文、证明等。

二、词源与典故

  1. 材质来源:古代蒲草(一种水边草本植物)的茎叶可用于编织和书写。因纸张尚未普及,人们将蒲草裁截成片(牒),编连成册以记录文字。
  2. 历史典故: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汉代学者路温舒家境贫寒,以牧羊为生。他采集泽中蒲草制成牒片,抄写书籍学习,后成为司法名臣。此故事衍生出“蒲牒写书”的成语,比喻刻苦求学的精神。

三、使用场景

四、文化意义

“蒲牒”不仅体现古代书写载体的演变,更承载着寒门学子勤勉向学的文化象征意义。其发音为pú dié(注音:ㄆㄨˊ ㄉㄧㄝˊ),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作为历史词汇仍具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二

蒲牒的意思

《蒲牒》(pú dié)一词的意思指的是古代传递信息、通报命令的文书或文牒。它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蒲”和“牒”。

拆分部首和笔画

“蒲”字的部首是“艸”(草的意思),它由10个笔画组成;而“牒”字的部首是“片”,它由8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蒲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它的原意是指用蒲草编织的文牒。蒲草是一种多年生植物,茎长而细,适合编织。在古代,人们通常将信息写在纸上,然后用蒲草编织成蒲牒,方便携带和传递。

至于繁体字,蒲牒的写法是「蒲牒」(pú di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以《蒲牒》来说,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在古时候更加简洁和朴素。例如,“蒲”字的早期写法是「蒐」,表示的意义与现在的相同;而“牒”字的早期写法是「帖」,也表示文牒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状逐渐演变,才有了现代的写法。

例句

1. 他拿着蒲牒到处奔波,为了传达上司的命令。

2. 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蒲牒书写自己的诗文。

组词

1. 蒲草:一种多年生植物,常用于编织蒲牒。

2. 纸牒:用于传递信息的纸张或文牒。

3. 文牍:指文书、书信等文件。

近义词和反义词

1. 近义词:文牍、文书、文簿

2. 反义词:口头、传言、口信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