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送丧的意思、送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送丧的解释

犹送殡。《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涂潦。”《旧唐书·崔日用传》:“吏民数百,皆縞服送丧。” 吴组缃 《山洪》十二:“看见一大批女人送丧样的赶路,提着手炉,扛着包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送丧是汉语中表示参与殡葬仪式、护送灵柩前往墓地的行为,具有明确的丧葬文化内涵。该词由"送"(护送)和"丧"(丧事)复合构成,最早见于《礼记·曲礼》记载的"助葬必执绋",指古代送葬时亲属牵引灵车的绳索共同行进的场景。

现代汉语中,送丧特指逝者家属及亲友跟随灵车前往殡仪馆或墓地的过程,包含三个核心环节:遗体告别仪式中的集体默哀、护送灵柩时的队列行进、墓穴封土前的最后祭拜。不同地域存在文化差异,如江浙地区保留"摔瓦盆"仪式,闽南地区则有"引魂幡"引导灵柩的传统。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该词属于书面用语,与口语化的"送葬"构成同义词组,但"送丧"更强调仪式感和群体参与特性。在语义演变中,其内涵从单纯的物理空间转移,扩展到包含情感寄托的悼念行为。

权威典籍如《仪礼·既夕礼》详细记载了周代士大夫的送丧规格,规定不同身份者使用特定数量的引幡和随行车辆。这种礼制传统至今仍影响着现代殡葬礼仪的等级划分,如花圈摆放次序、送丧队列排位等具体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送丧”是传统丧葬礼仪中的重要环节,指护送逝者灵柩前往安葬地的过程。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送丧指亲属、亲友跟随丧家队伍,护送灵柩至墓地。这一行为体现了对逝者的最后敬意,常见于古代文献如《礼记·曲礼上》和《旧唐书》。

  2. 礼仪流程
    根据传统习俗,送丧始于起棺发引,终于灵柩入土。送丧队伍需遵循固定路线,途中可能伴有路奠、摔盆等仪式,最终在墓地完成下葬。

  3. 文化意义

    • 情感表达:通过护送灵柩表达哀思,如《水浒传》描述的史家庄集体送丧场景。
    • 礼仪规范:古称“执绋”,即执拉灵车绳索或系丧服布带,象征对逝者的尊重。
  4. 近义词辨析

    • 送殡/送葬:与“送丧”同义,均指护送灵柩至墓地。
    • 执绋:更强调古代礼仪中拉灵车的具体动作。
  5. 现代简化
    当代丧礼中,送丧环节常简化为亲友随车护送骨灰至墓地或纪念堂,但仍保留集体哀悼的核心意义。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地区的送丧习俗差异,可参考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变色镜便音庳矢藏收觇人抄直插趣呈堂春华秋实慈训稻云法众飞贼耿晶晶隔年历枸桹函藳寒心消志和肆槐衙扈簿降灵靖康之变精巧禁榷尽子狷洁俊味匡攘龙凤鼓满口胡柴茂林修竹煤窑蒙泽妙辩密云拿战配置辟儒疲役铺丁箝语绮皓秦璧覃敷勤顺适等拾青诗天子爽和丝雨颂酒送女客体定突发性外宇完充香叶獮薙戏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