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疲役的意思、疲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疲役的解释

疲于所役。《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后汉书·吴汉传》:“ 汉 等贪并力攻 嚣 ,遂不能遣,粮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 缪荃孙 《艺风堂友朋书札·袁昶二十六》:“虱此三年,苶然疲役,所得不偿所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疲役"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语境,其含义可从字源、构词法和经典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疲:《说文解字》释为"劳也",形声字从疒(nè,表疾病),皮声。本义指身体劳累导致的病态,引申为精神困顿。如《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中"役役"即与"疲"义通。
  2. 役:甲骨文象人持殳(兵器)形,《说文》注"戍边也",本指兵役劳役,后泛指被驱使的劳作。其核心义为"受外力驱使而不得自主"。

二、词义解析 "疲役"属同义复词结构,二字互训强化语义:

三、经典文献佐证

  1. 《庄子》哲学语境:

    郭象注《庄子》曰:"疲役,谓疲劳于尘役也",强调人被世俗事务所困的生存状态。成玄英疏进一步阐释:"疲役者,奔波劳苦之谓也",指向身心双重倦怠。

  2. 唐宋诗文用例:

    白居易《咏怀》"疲役身何有,经营心更无"以之表达对官场劳形的厌倦,陆游《书怀》"疲役宁知岁月穷"则抒写壮志难酬的疲惫感,均延续庄子哲学中精神困顿的意涵。

四、现代关联拓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虽非常用词,但其内涵与"过劳""职业倦怠"等概念存在精神关联。如《汉语大词典》释为"疲于所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古汉语大词典》注"劳累,劳苦"(中华书局,2003),均强调被迫劳作的消极状态。

权威参考来源

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及《庄子》经典注疏本(中华书局点校本)的学术阐释,核心用例可查证于《庄子·齐物论》原文及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疲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词义

“疲役”指因长期劳役或繁重事务导致的极度疲惫状态,强调身心俱疲、难以承受的劳累感。该词由“疲”(疲劳)和“役”(劳役、驱使)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被劳役所困而疲惫”。

二、文献溯源

  1. 《庄子·齐物论》
    最早见于“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描述人因终身劳碌却无成就而感到迷茫困顿的状态。
  2. 《后汉书·吴汉传》
    记载东汉将领吴汉率军作战时“吏士疲役,逃亡者多”,反映士兵因长期征战不堪重负。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与关联词

五、示例用法

“连续加班数月后,他苶然疲役,仿佛失去了生活目标。”
——此句化用《庄子》典故,体现现代人的精神困顿。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庄子》及《后汉书》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百遶崩頽冰川地貌成本核算嗔恼尘世吃交筹附从容翠墨粗质怠恶电子学杜陵花朵殿访单防扞饭堂分道线風鷁风雨衣够数规虑贵慕鹤市红紫夺朱猾乱幻海径一周三九行八业角逐场勘箭孔臧零担车利胜醁醑茂庸粘液怒气填胸朴远跷跷板碁阵热狂乳媪骟割哨见折征石脊石栏干时类师慕事实世务水警署纸尾酥乳惟尘无匹象管信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