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艳的意思、浮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艳的解释

见“ 浮艳 ”。


亦作“ 浮艷 ”。1.表露于外的才华。 三国 魏 曹操 《宣示孔融罪状令》:“太中大夫 孔融 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採其虚名,少於核实,见 融 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誑诈,不復察其乱俗也。”

(2).指文辞华而不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宋 陆游 《跋<西崑酬唱集>》:“ 祥符 中,尝下詔禁文体浮艳。” 金 王若虚 《文辨》:“然此自富贵者之常,存之何害;但病太多,且过于浮艷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上官仪 诗多浮艷,以忠获罪。” 徐懋庸 《鸡肋》一:“他们的文章虽好,也只是些浮艳之词。”

(3).指华美艳丽之色。 唐 韩愈 《风折花枝》诗:“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 明 刘基 《虞美人》词:“岂知浮艳难长久,看见花枝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辞藻华丽而轻浮

    指文风或言辞过分追求华丽修饰,缺乏深刻内涵,给人以虚浮、轻佻之感。例如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评六朝诗歌“多浮艳之辞”,强调其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 。

    :晚唐部分宫体诗追求辞藻堆砌,流于浮艳。

  2. 色彩艳丽而不庄重

    形容色彩或装饰过于鲜艳夺目,显得俗气轻佻。如《红楼梦》中对某些服饰的描写暗含“浮艳”之贬义,暗示人物性格的浅薄 。

    :室内装饰宜典雅,切忌浮艳刺目。

二、词源与演变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2.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
  3.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网络扩展解释

“浮艳”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浮华艳丽
    多用于形容外表或装饰的华丽而不质朴。例如:“衣饰浮艳”。
    补充说明:唐代韩愈在《风折花枝》中曾用“浮艳侵天”形容花朵的艳丽之色。

  2. 文辞华美而内容贫乏
    指文章或言辞表面华丽,但缺乏实质内容。例如:“词句浮艳”“雕饰而不浮艳”。
    历史背景: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批评当时文风“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3. 表露于外的才华
    此义项较少见,出自曹操《宣示孔融罪状令》,指孔融的才华外显但虚浮。


二、用法与例句


三、相关辨析

通过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可见,“浮艳”多含贬义,强调对表面形式的过度追求,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其倾向性。

别人正在浏览...

谙晓百子堂颁赉扳连表狢毕鉢罗不识丁不资宸阶衬装大查科平原电视塔钉帽动容遏折恶谥附着岗警割切公朱梏拲规重矩迭嗃嗃花招会茶检查员奬宠检结菅茅娇软久淫駃雨牢拉陵寝流观敉功民鉴狃虓骑赤鲤且住清銮螼螾求之不得任重致远审顾石哈欠石龛师专守古水涔涔丝绝司守缩成一团琐垣贪茸田家翁望言晚末香炉峯显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