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接灶的意思、接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接灶的解释

迎接灶神。我国民间旧俗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送灶神归天庭禀事,谓祭灶或祀灶;于除夕或新春元日将灶神接回,谓接灶。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归而盥沐,祀祖祀神接灶。”《直隶志书·平谷县》:“元旦五更初起,灶前先具香烛,谓之接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接灶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重要祭祀活动,指在特定时间迎接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返回人间的仪式。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对灶神的崇拜,承载着民众祈求家庭平安、衣食丰足的美好愿望。

从词义构成来看,“接”表示迎接、接待,“灶”指灶神或灶台,合称即“迎接灶神归位”。据《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记载,接灶仪式通常与“送灶”相对应,民间多在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举行送灶仪式,将灶神送往天庭述职,而后在除夕夜或正月初一进行接灶,请其重返人间监察家宅。清代《燕京岁时记》中亦有“除夕接灶,灶神于腊月二十三朝天,至是始回”的记载,佐证了该习俗的历史渊源。

接灶的具体仪式包含三个核心环节:一是在灶台摆放糖瓜、糕点等供品,取“甜言蜜语”以讨灶神欢心之意;二是焚香礼拜,诵读祝祷文;三是在灶神像旁张贴“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等对联,表达对家庭新岁的期许。民俗学者在《中华祭祀文化通志》中指出,这些行为体现了中国人“敬天法祖”的伦理观念与“趋吉避凶”的心理诉求。

当代社会虽灶台形制改变,但接灶习俗仍在部分农村地区留存,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文化价值正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所述,是“研究古代家庭伦理、民间信仰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接灶是汉族传统节日习俗,主要指迎接灶神返回人间的仪式,其核心含义和习俗如下:

  1. 时间与背景 接灶通常在除夕进行,部分地区延至正月初一或正月十五。这一习俗与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送灶”对应,形成“送神-接神”的完整流程。

  2. 仪式内容

    • 更换灶神像:将旧神像取下,新神像安置于灶台神龛。
    • 供奉祭品:以酒、水果、糕点等丰盛食物祭祀,类似为灶神“接风洗尘”。
    • 焚香礼拜:表达对灶神的恭敬,祈求其护佑家庭平安。
  3. 文化寓意 民间认为灶神在除夕与其他神明一同降临人间,并作为诸神向导影响家庭吉凶。接灶既是对灶神的尊崇,也寄托了新年祈福纳祥的愿望。

其他说明:部分资料提到“接灶”作为成语指“接替他人职责”(如),但此解释与传统习俗无直接关联,可能属于引申或误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综合来源:、4、5、8)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叠百嶂备至厕填长养锄食大后日大历体担纲刀榼打印机对词轭缚俄且风中灯凫亹干光公人钩撢管区归去来兮辞国家资本主义行家话河槽黑狱宏洽货求翦拂绛幡检守家蚊节选集刊崃山浪蕊貍骨帖挛圈马舡麦青明通默默无闻墓室内縴佞巧嫔侍齐物论人非草木瑞世三种人色艺无双邥垂手足之情瞬心圢圢頽年威暴违废乌匼乌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