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腰的意思、束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腰的解释

[girdle the waist] 为使腰部细瘦而束紧腰部

详细解释

(1).腰带。 元 郭翼 《蹋踘篇和铁厓韵》之一:“簇花小银云作团,双尖绣袜星流丸,金蝉束腰燕盘盘。”

(2).系腰。 元 明本 《山居》诗之三:“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固脰以兽皮,曰护项;束腰以帛,两端悬尻后若尾。”《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陆氏 自走出来,计点工程,一眼覷着个匠人,腰间繫着一条鸳鸯绦儿,依稀认得是丈夫束腰之物,吃了一惊。”

(3).以带紧束腰肢使细。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且又不惟 中国 , 非洲 之压首, 欧洲 之束腰,皆杀机也。”

(4).古代建筑学术语。指建筑中的收束部位。 宋 李诫 《营造法式》卷三:“造殿阶基之制……其叠澁每层露棱五寸,束腰露身一尺,用隔身版柱,柱内平面作起突壶门造。”

(5).指家具上的收缩部位。 王世襄 《“束腰”和“托腮”--漫谈古代家具和建筑的关系》:“‘束腰’指家具上的一个收缩部分,一般位在面板边框和牙条之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腰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素解析 "束"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用带子或绳子系捆","腰"指人体胯上肋下的部位。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字面义为"用带状物捆扎腰部"(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二、语义发展

  1. 服饰学概念 指古代服饰中用于收紧腰身的部件,常见于汉服、胡服等传统服饰。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已使用丝质腰带束腰,汉代发展出金银带钩作为束腰器具(来源: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 人体行为描述 作为动词使用时,特指通过外力约束腰围的行为。《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时强调其"使腰部显细"的功能性,常见于舞蹈训练或礼仪规范中(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三、文化延伸 在民俗学范畴,束腰现象与身体审美密切相关。张竞琼《中国服饰文化》指出,清代满族妇女"旗袍配硬质腰带"的装束,反映出游牧民族向农耕文明过渡时的服饰演变(来源:张竞琼《中国服饰文化》)。

四、现代应用 当代服装设计中,束腰技术发展为塑形裁缝工艺。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研究显示,现代西服通过省道结构和内衬配合实现立体束腰效果,区别于古代的外置绑带方式(来源:东华大学《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教材)。

网络扩展解释

“束腰”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行为/习俗

  1. 女性塑形行为
    指女性通过束紧腰部(如使用束腰带)以追求纤细腰身的做法,起源于欧洲宫廷。传说与法国约瑟芬女王有关,后演变为潮流,但过度束腰可能导致身体畸形或健康问题。现代运动束腰则兼具塑形和护具功能,可辅助矫正骨盆前倾、缓解腰肌劳损。

  2. 历史陋习
    旧时欧洲女性为追求极致细腰,长期过度束腰,导致肋骨变形、内脏压迫等,甚至危及生命,被视为类似中国缠足的畸形审美现象。


二、成语/比喻义


三、专业术语

  1. 建筑与家具
    指建筑或家具的收束部位,如家具面沿下的收缩腰线,分直束腰、打洼束腰等类型。
  2. 服饰配件
    直接指代腰带,或束腰的装饰性部件。

四、健康提示

适度束腰可修饰身形,但长期过紧可能影响呼吸、消化功能,需谨慎选择科学塑形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饱飞贲浑碧牙西惨遭不幸豺獭陈诗春霆斗拱短褐不完犯街发饷非我莫属雰雪富穰更傜贯澈规创衮遍鼓旗孤琴横轼鹤使浣草简习甲万机扣激力极名寖闻沮梪来回来去老龙垒球媒伯眇漠弄狎青虵秋分髯鬓扇轿神行太保恃才傲物刷清属观酸眉苦脸甜点心天台山通动瓦缸枉夺尉佗彣彣彧彧武丁骛鼓污面五色棒无与伦比香门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