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凶的意思、四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凶的解释

同“ 四凶 ”。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奸邪,虽 虞 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 唐 罗隐 《湘妃庙》诗:“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兇犹在莫南巡。”


相传为 尧 舜 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州),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 宋 蔡沉 集传:“《春秋传》所记四凶之名与此不同,説者以 穷奇 为 共工 , 浑敦 为 驩兜 , 饕餮 为 三苗 , 檮杌 为 鯀 ,不知其果然否也。”后世多用以比喻凶狠贪婪的朝臣。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若秉国之钧,出纳王命者,审 良 乐 之顾眄,不令跛蹇厕騏騄……则何患庶绩之不康,何忧四凶之不退!”《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元凯在下,虽微必举;四凶在朝,虽强必诛。”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伯和 、 李腾 、 腾 弟 淮 、 王縉 ,时人谓之‘四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凶"是中国古代神话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四个凶恶人物或神兽组合,其内涵随时代发展产生流变。根据《汉语大词典》和《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的权威解释,该词包含以下核心释义:

一、原始出处与早期形态 最早见于《尚书·舜典》,记载舜帝流放四凶族:"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此处的四凶指四个凶顽部落的首领,具有历史与神话交融的特征。汉代孔安国注疏强调其"皆服凶德",体现上古先民对道德秩序的重视。

二、人格化定型过程 至《左传·文公十八年》完成人格转化,明确四凶为:

  1. 浑敦(即驩兜)——对应混沌之神
  2. 穷奇——食人猛兽的拟人化
  3. 梼杌——顽固凶暴的象征
  4. 饕餮——贪食无度的化身 《史记·五帝本纪》裴骃集解引贾逵注,将此形象系统化,赋予各自明确的恶行特征。

三、文化象征的演变

  1. 先秦时期作为政治警示符号,如《庄子·在宥》借四凶讽喻暴政
  2. 汉代谶纬学说将其与天文灾异相关联,《淮南子》高诱注称其"恶星名"
  3. 明清时期演变为民俗辟邪图案,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中可见相关纹饰

四、现代学术解读 据《中国神话哲学》研究,四凶实质反映上古部落战争记忆,其动物特征体现图腾崇拜遗存。考古发现中的商周青铜器饕餮纹,印证了神话意象向艺术符号的转化过程。

(注:实际引用来源应为《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版、《左传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物,此处依要求隐去具体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四凶”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重要概念,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历史传说中的四大恶人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和《史记》记载,四凶指尧舜时期被流放的四个凶恶部族首领,舜帝将他们驱逐以安定天下。具体包括:

  1. 浑敦(混沌):帝鸿氏之子,象征是非不分,包庇罪恶。
  2. 穷奇:少皞氏之子,代表颠倒是非、助恶欺善。
  3. 梼杌:颛顼氏之子,性格顽固凶暴。
  4. 饕餮:缙云氏之子,贪婪无度,贪食贪财。

二、神话中的四大凶兽

后世将四凶神化为怪兽,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神话中:

文化意义


注:若需查看完整文献原文或更多细节,可参考《左传》《史记》等典籍,或访问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对应搜索结果、8、11)。

别人正在浏览...

猋发别券敝房钗珥锄剃丹晖胆悸电气化铁路诰券共患难归告袿徽鬼质古喇水海鳌花见羞江关交勉窖穴解和旧雨重逢举桉君子之交抗策空言烂发了无惧色冒贯赧汗辇输逆治炮牂铺写侨户泉馆取得汝南鸡散差马三德三卿山黛少才伸展诗啓释旨私隙俗事谈次讨绝单畏逼桅竿危明文痴武符五噫歌夏缦献酬销魂夺魄西半球希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