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关名。相传 战国 时 巴 楚 相争,于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长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关,故名。又名 扞关 。后移于 长江 南岸,为 瞿塘峡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关 。
(2). 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荆门 与 宜昌县 的 虎牙 二山夹 江 对峙,称 江关 。《后汉书·岑彭传》:“ 刘歆 长驱入 江关 ,令军中无得虏掠。” 陈衍 《张广雅督部电召来鄂》诗:“昔岁 沅 湘 单舸还,苍茫风雪下 江关 。”
(3).犹言海内。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一:“ 庾信 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4).指 江 南。 清 龚自珍 《寒月吟》:“ 江 关断消息,生死知无因。”
“江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四川奉节瞿塘关
位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战国时期巴楚相争时设立,原名“扞关”,后迁至长江南岸,成为瞿塘峡的屏障,故又称“瞿塘关”。
此关地势险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后汉书·岑彭传》提到“刘歆长驱入江关”。
湖北荆门与虎牙关
位于湖北省枝城市(今宜都市)与宜昌县交界处,荆门山与虎牙山隔江对峙,形成天然险隘,亦称“江关”。
代指江南或海内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中“暮年诗赋动江关”,此处“江关”泛指江南或整个中原地区,表达地域辽阔或家国情怀。
险要之地的象征
作为成语时,“江关”比喻江河边的险要关隘,强调地理形势的险峻。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诗词语境进一步理解其引申含义。
《江关》是一个指代江河边的关口或者关卡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江湖边或者交通要道的地方。
《江关》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江”和“关”。其中,部首是分别是“水”和“门”。笔画分别是“3”和“3”。
《江关》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中。这个词语在历史上经常用来描述重要的河流或者交通要道的关口。在繁体中,“关”字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关字的写法是“䂧”字,与现代的“关”有所区别。
1. 这座城市是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江关。
2. 随着春水的融汇,江关的景色变得更加壮观。
江河、关卡、河口、大江、河流、关隘
江河、江口、江州、口岸、门户、门楼
平原、大海、无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