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商山 四皓。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诗:“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 商山 访四翁。”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五:“四翁识势保安閒,须为生灵暂出山。”参见“ 四皓 ”。
四翁是汉语中对四位德高望重老者的尊称,特指秦末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隐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合称“商山四皓”。该词承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释义:
二者组合为专有名词,专指“商山四皓”这一特定历史人物群体。
“四翁”典出《史记·留侯世家》。秦末战乱时,东园公等四人避世隐居商山(今陕西商洛),因须眉皆白、品行高洁,被尊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曾多次征召,四人拒不出仕。后吕后用张良之计,请四翁出山辅佐太子刘盈,稳固其地位。
例证:
司马相如《封禅文》载:“四翁归而汉德彰”,印证其象征意义。
象征淡泊名利、坚守气节的文人精神,常见于诗词咏叹。如白居易《题四皓庙》:“卧逃秦乱起安刘,舒卷如云得自由”。
其出山助太子一事,被视为以柔克刚、智定国本的典范。
因“皓首”形象,衍生为健康长寿的象征,常见于传统绘画与寿诞贺辞。
杜牧《题商山四皓庙》:“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偶用于尊称当代有威望的老年群体,但需结合语境,避免误用。
“四翁”词条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5。
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版,原文载四皓辅太子事。
“商山四皓”人物传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综上所述,“四翁”作为历史文化专称,其核心含义指向“商山四皓”,承载隐逸精神、政治智慧与道德象征三重内涵,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负载的独特词汇。
“四翁”是中国古代对四位著名隐士的合称,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四人原为秦朝博士,因不满秦末暴政,隐居陕西商山(今商洛市境内)。汉高祖刘邦多次征召未果,后吕后采纳张良计策,礼聘四人出山辅佐太子刘盈。四翁助太子稳固地位,使刘邦打消废太子之念 。
唐代诗人常以“四翁”代指隐逸高士:
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辞书及历史文献,完整信息可参考《史记》《汉典》等典籍。
暴骜宝籍宝剑宝源局柄子齿少气锐冲蒙吹手楮令出纳之吝村店道友點葉钓差帝绪冬季兜剿负担辅政讣纸掆鼓拱押贡珍桂琴荒诞不经黄帝子孙皇穹灰惨婚会简典继承人捷报频传金錍浚房开脸可频辣丁文拉纤临头里学楼盘緑玉蛮民没帐得算杪岁蛲动片儿会剖散情投意合缛礼入用神藏鬼伏识人舒张四时田园杂兴夙贼檀腮头鹅燕吐舌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