掆鼓的意思、掆鼓的详细解释
掆鼓的解释
(1).乐器名。一种小鼓。长三尺,上有盖, 隋大业 中 炀帝 宴享曾用之,奏乐时常先敲击之以引大鼓。见《文献通考·乐九》。按,《隋书·音乐志中》作“棡鼓”。
(2).曲名。传为 黄帝 既杀 蚩尤 所作,共十章。见《文献通考·乐九》。
词语分解
- 掆的解释 掆 ā 同“扛”。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网络扩展解释
“掆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掆鼓是一种小型鼓类乐器,形制特征为:
- 长度约三尺(约合现代1米)
- 鼓体上方带有盖状结构
- 主要用于宫廷宴乐场合,演奏时通常先击掆鼓作为引子,再敲击大鼓形成节奏衔接。
二、历史记载
根据《文献通考·乐九》等史料记载:
- 隋炀帝时期(大业年间)被用于宴享仪式
- 属于卤簿鼓吹乐的组成部分,与横吹、骑吹等共同构成隋唐宫廷乐队配置
-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提及此类鼓在礼仪中的引导作用。
三、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其他鼓类区分:
- 鼛鼓:大型鼓,用于劳动号令(如《诗经》记载催动役工)
- 鞔鼓:指蒙鼓皮的工艺,非特定鼓种
- 鼜鼓:夜间警戒用鼓,功能不同。
四、现存争议
由于早期文献记载简略,现代对掆鼓的具体形制、演奏方式等细节存在学术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棡鼓为同物异名,但尚无定论。
建议需要专业考证时,可参考《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或《唐会要·乐志》等权威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掆鼓(guāng gǔ)这个词的意思
掆鼓(guāng gǔ)一词指的是古代供祭祀或庆典时所使用的一种大型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圆形的鼓面和两个长条形的鼓棍组成。击打鼓面时,鼓棒会产生清脆的声音。
拆分部首和笔画
掆鼓(guāng gǔ)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鼓(鼓),它的总笔画数为23画。
来源和繁体
掆鼓(guāng gǔ)一词的来源较为晦涩。关于它的起源和含义,目前没有确凿的解释。掆鼓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然而,在关于掆鼓(guāng gǔ)的文献中,没有找到掆鼓的古汉字写法的相关记录。
例句
1. 在庙会上,掆鼓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广场。
2. 黄昏时分,太阳下山前,远处传来掆鼓声,给村子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组词
掆鼓(guāng gǔ)这个词在汉语中并没有派生出其他词汇。
近义词和反义词
尽管掆鼓(guāng gǔ)是一种特定的乐器,但在汉语中并没有公认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与之对应。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可以尽力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