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利而死。《庄子·骈拇》:“ 伯夷 死名於 首阳 之下, 盗跖 死利於 东陵 之上。”《司马法·严位》:“凡人死爱、死怒、死威、死义、死利。”
(2).死后的利益。《墨子·节葬下》:“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於此乎?”
“死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为追求利益而不惜牺牲生命,常带有贬义色彩。
指与死亡相关的利益,如丧葬花费或死后名声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参考《庄子》《墨子》相关篇章,或查看引用的网页来源。
《死利》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通过死亡来获得利益或者利用死亡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一般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口语中,形容某些人以不择手段的方式谋取私利。
《死利》的拆分部首是歹(dǎi),第一笔为撇,总笔画数为7。
《死利》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死》意味着人类死亡,而《利》指的是从一件事物中得到好处或利益。将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死利》这个词,表示通过死亡来获得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
《死利》在繁体字中写作「死利」。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死利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写法会有所差异,但基本形态是相似的,仍然由两个字组合而成。
1. 他不顾一切地追逐金钱,甚至为了获得死利,不惜伤害他人。
2. 这位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地使用死利来压制竞争对手。
1. 死亡利益
2. 死利手段
3. 利用死亡
1. 土法
2. 死绝
3. 夺命
1. 生存
2. 利他
3. 隐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