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绳愆的意思、绳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绳愆的解释

纠正过失。 唐 白居易 《论元稹第三状》:“臣恐 元稹 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事,必先以 元稹 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绳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拆分、历史用例及成语关联三方面综合解析:

  1. 字义解析

    • 绳:本义为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作动词时表示“按标准纠正”,如《说文解字》提到“绳,纠也”。
    • 愆:指“过失、罪过”,如《诗经》中“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组合后,“绳愆”意为以标准来纠正过失,而非单纯指“犯错”。
  2. 历史用例与语境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唐代白居易《论元稹第三状》中“嫉恶绳愆”,指官员应履行职责、纠正错误。另《贞观政要》提到魏徵“绳愆纠缪”,强调通过规劝约束君主的过失。

  3. 关联成语
    “绳愆”常与“纠谬”连用为成语“绳愆纠谬”(拼音:shéng qiān jiū miù),指系统地揭露并修正错误,如《尚书·冏命》中“绳愆纠谬,格其非心”。


“绳愆”的核心含义是依照准则纠正过失,多用于描述对他人或自身错误的规劝与修正,而非仅指过失本身。其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与成语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规过劝善”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绳愆》的意思

《绳愆》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为“束缚的过错”或“被绳索所束缚”。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被错误的观念或习俗限制,无法自由发展。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绳愆》由“纟”和“欠”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纟”是表示线的部首,而“欠”则表示没有、未达到的意思。

根据《康熙字典》,《绳愆》字共有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绳愆》在《康熙字典》中出现,据推测,它的来源可能是古代纪念仪式中用来绑缚罪犯的绳索。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用,现在已经逐渐被遗忘。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改变,因此《绳愆》字的古代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绳愆》字的写法曾经是“绳愆”。

例句和组词

例句:他一直生活在家庭的绳愆之中,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

组词:绳缚、大愆、愆尤。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束缚、缚紧、紧缚。

反义词:自由、解放、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

逼幸草薙禽獮侧脚里枨枨成理椎心出门子蠢胖惔焚大青年打坐彫虫东洋鬼惰性尔朱放词風散粉刷粉条高才大学寒醅毫分缕析横死贼合杂后命浑浑噩噩解惑精审金兰之友就粮絶问开市口巴巴连山氏离诀溜之大吉梨元螺山石买家柰久剖腹产谱气雀离人文荟萃人物肖像乳腺散旦沙场赊欠食鴈手杖蕣顔岁事萎顿委迤五丞贤知销息嚣喧邪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