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肆覲东后。”原谓以礼见东方诸国之君,后常用为语典,以称见天子或诸侯之礼。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王禹偁 《<皇华集>序》:“古者天子五载一廵狩,肆覲羣后,观省风俗,黜陟幽明而已。”
"肆觐"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礼仪背景的专有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诸侯依礼制朝见天子"。该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的记载,展现了上古时期帝王巡狩与诸侯朝觐相结合的礼制传统。
从构词法分析,"肆"在此处取"遂行、实施"之义,《说文解字》释其"极陈也"的本义,引申为正式施行礼制;"觐"则特指臣子拜见君主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明确记载"秋见曰觐",说明这是具有时令特征的朝见制度。二字组合后形成的"肆觐",完整表达了"依礼完成朝见程序"的仪式感。
在历史演变中,该词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展。清代经学家王引之在《经义述闻·尚书上》考证指出:"肆觐者,遂见也。见东方诸侯,犹《礼》言遂觐于后矣。"这说明随着时代发展,"肆觐"不仅限于天子接受朝见,也可用于描述高级官员接见属臣的礼仪场合。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书·舜典》'肆觐东后'本谓以礼见东方诸国之君,后常用为语典,以称见天子或诸侯之礼",准确揭示了词语的古今异同。
“肆觐”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这里的“肆觐”指舜帝东巡时以礼仪会见东方诸侯,强调天子与诸侯间的正式朝见关系。
字义解析
引申含义
后世将“肆觐”作为典故,泛指朝见君主或诸侯的礼仪,如晋代孙绰《游天台山赋》中“肆觐天宗,爰集通仙”,唐代吴筠诗中“肆觐虚皇尊”,均借指与尊者的正式会面。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描述帝王巡狩、诸侯朝拜等庄重场合,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
总结来看,“肆觐”是古代政治礼仪的专有词汇,其核心含义围绕天子与诸侯的正式会面展开,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尚书》原文或相关注疏(参考、3、8)。
拜祷保弼襮白材薮唱筹赤后宠章穿穴盗泉典治牒桉兜术天杜连敦厖读如放朝风晓富商甘意锢闭国色天香海郎黄建惶乱回轮火妻灰子见解僥灵寄饭谨介九垓八埏句栏騉駼老吃猎士路用马箠门女蔑蔑迷耳滂泽漂旋匹夫僮妇剖治乾打哄期功青草瘴轻匀崎崟纫鍼赦过省禁石垠市鬻霜讯束仪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跳鳞退懦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