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朝的意思、放朝的详细解释
放朝的解释
(1).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 唐 白居易 《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 明 李东阳 《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
(2).谓群臣朝参毕退朝。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3).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进止有度。伏见常参文武官每日趋朝,并早赴待漏院,候开内门齐入,今以辰漏上始放朝,故多后时乃入。”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宫门未放朝。”
词语分解
- 放的解释 放 à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
- 朝的解释 朝 ā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
网络扩展解释
“放朝”是古代官制中的特定术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免除朝参
在盛暑、雨雪、泥泞等极端天气或特殊情况下,皇帝会酌情免除群臣的朝参,称为“放朝”。此制始于唐代,后世沿用。例如:
- 唐代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提到“放朝三日为泥涂”,即因雨雪导致道路泥泞,连续三日免朝。
- 《旧唐书·文宗纪论》记载“辍朝、放朝用双日可也”,说明放朝的具体实施规则。
2.退朝
指群臣完成朝参后离开宫廷的过程。如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描述,官员需在正衙立班等待“放朝”后方可退下。
3.允许入朝
指开启宫门让群臣入朝参拜。例如明代高启《早至阙下候朝》诗云“半启宫门未放朝”,即宫门未开时官员需等候。
补充说明
- 历史背景:放朝制度体现了古代对官员的体恤,尤其在交通不便的条件下,避免因天气导致参朝困难。
- 应用场景:唐代文献中记载较多,如李东阳诗句“纵道君恩屡放朝”也反映了明代对此制的沿用。
如需具体历史案例或更多文献引用,可参考唐代典章《唐会要·朔望朝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放朝(fàng cháo)这个词是汉语词汇,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放”字的部首是“攴”,它的拼音是fàng,它的笔画数是4;而“朝”字的部首是“月”,它的拼音是cháo,它的笔画数是12。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放朝一词来源于古代宫廷制度,指的是朝廷进行宴会、政务活动等的时间。在繁体字中,“放”字的形状与简体字相似,而“朝”字的繁体形式为“朝”。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是放朝这个词的字形在古代并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例句:今天放朝的时间有变动。
组词:放松、放开、放心。
近义词:早朝、朝阳。
反义词:宵禁、夜朝。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