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借着有利的形势。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於是乘利追奔,因机深入。”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故临阵对寇,未尝不先自溃散,遂使夷狄乘利,轻於国威。”
“乘利”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éng lì,其核心含义为“凭借有利的形势”,常用于描述利用优势条件推进行动或决策。以下是详细解析:
唐代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
“於是乘利追奔,因机深入。”
→ 意为借助有利形势追击溃逃的敌人,并趁机深入敌方腹地。
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
“遂使夷狄乘利,轻於国威。”
→ 指出因未能善用优势,导致外敌趁机轻视国家威严。
多用于军事、策略或竞争语境,强调对形势的敏锐判断与主动利用。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或扩展用法,可参考古典军事著作或策略类典籍。
“乘利”这个词指的是利用、利益和从中获得好处的意思。乘指乘坐、搭乘,利指好处、利益。这个词在汉字中的拆分部首是车和刂,笔画总共有11画。
“乘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它的繁体形式为“乗利”,其中的“乗”字由于部分字形的变化已逐渐不再使用,而改用“乘”代替。繁体字中的“利”则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乘利”可以使用不同的组词形式,如乘机、乘船、乘风破浪等。近义词包括利用、获利、占便宜等词语,它们都表示从中获取好处或利益。相反地,反义词则包括损失、吃亏等表示从中遭受损失或不利的词语。
下面是一个例句:“他善于乘利,总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句话中的“乘利”表示这个人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