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长襦的意思、长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长襦的解释

较长之短衣。襦,短衣。《史记·匈奴列传》:“服绣袷綺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长襦是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一种上衣形制,特指衣长过膝、直裾交领的宽松外衣,多流行于汉代。其核心特征与释义如下:

一、形制特征

  1. 衣长及膝

    区别于短襦(长度及腰),长襦下摆垂至膝盖或小腿,兼具保暖性与庄重感。汉代陶俑与画像石中常见此类装束,常见于文人、官吏的日常穿着 。

  2. 直裾右衽

    采用交领右衽结构(衣襟向右掩),袖口宽大呈喇叭状,腰部常以腰带束紧,形成流畅的垂坠线条 。

  3. 材质与纹饰

    多以麻、绢制成,贵族阶层会饰以织锦或刺绣纹样,如云气纹、几何纹等,体现身份等级 。

二、穿着场合与文化意义

长襦在汉代兼具礼仪性与实用性:

三、历史演变与文献记载

长襦源于战国深衣的简化,兴盛于两汉,至魏晋逐渐被袍衫取代。东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载:"襦,属也,衣裳上下相联属也",说明其"连衣"特性 。考古佐证可见于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短襦)及山东济南汉墓彩绘陶俑的长襦形象 。


权威参考文献

  1.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 ISBN 978-7-100-07857-3
  2.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华书局,2016) ISBN 978-7-101-12029-5
  3. 刘熙《释名·释衣服》(中华书局点校本,2019) ISBN 978-7-101-13944-0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长襦”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长襦是古代汉族服饰中的一种上衣,属于“襦”的加长款式,长度通常及膝或在大腿中部,但不会超过膝盖,因此仍属于上衣范畴,而非覆盖全身的长袍。其名称中的“长”是相对于普通短襦(衣长至腰胯)而言。

二、形制特点

  1. 衣长范围: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襦的典型长度在膝盖以上,如“衣长到大腿”“到膝盖的款式”,与“短襦”形成对比。
  2. 结构特征:可独立穿着或作为上下分裁连属制服装的上半部分,可能搭配腰襕(下摆拼接的布片)等装饰结构。
  3. 性别与装饰:在汉代至魏晋时期,长襦(又称“袿”)多为女性上服,常以华丽绣纹、熏香或佩香缨(袿徽)为饰,如《神女赋》中“振绣衣,被袿裳”的描述。

三、现代类比

长襦的功能类似于现代的长款衬衫或加长T恤,虽比普通上衣长,但仍保持上衣属性,不会像连衣裙或长袍般完全覆盖下肢。

四、常见误解

需注意长襦并非“过膝长衣”,其长度上限明确为膝盖以上。若衣长过膝,则可能属于“深衣”“袍”或“衫”等其他类别。

别人正在浏览...

拜把兄弟碑榜背战笔管菜陛贺笔画沉痼自若串女垂柳慈膝带路盗弄等差登界游方动颤督府恶郡恭带公鉴恨惋和衣而卧红衣画到鹘尾叶禁臧酒蚁积玉凯风寒泉之思凯容窟竉烂开劳动工具辽豕白头毛茸命志没世不渝牟麦内动字年级佞谄女曲喷灯起叩七言八语取成世县失迎曙鸡顺水推船素叶太皥讨戮条决听采橦棚翫日愒月维也纳祥正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