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形貌丑陋。《后汉书·周燮传》:“ 燮 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李牧 愧长袖, 郤克 慙躧步,良时不见遗,丑状不成恶。”
(2).指丑恶的行为。《新唐书·元载传》:“会 李少良 上书詆其丑状, 载 怒,奏杀 少良 。”
“丑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形貌丑陋
指人或事物的外貌、形态丑陋不堪。例如《后汉书·周燮传》中描述周燮“钦颐折頞,丑状骇人”,意为他的容貌异常丑陋,令人惊骇。
丑恶的行为
用于形容不道德或卑劣的行径。如《新唐书·元载传》提到李少良因揭露元载的“丑状”而被杀,此处即指元载的恶行。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籍例证及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查阅典故,可参考《后汉书》《新唐书》等文献。
《丑状》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丑陋、难看的样子或形态。形容一个人外貌不美观、不吸引人时,可以使用这个词。
《丑状》的部首是一,总共有5个笔画。
《丑状》一词来源于古汉语词汇,最早见于《楚辞·离骚》:“东篱锺期而栖息兮,采萧斯丑而庐陋。”
《丑状》的繁体字为「醜狀」。
在古代,「丑状」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写法是「醜狀」,即将丑字的繁体「醜」和状字的繁体「狀」组合而成。
1. 他那丑状的脸庞总是让人有些不自在。
2. 这个房子已经年久失修,在外观上显示出了一种丑状。
3. 她尽管是一个有着丑状特征的人,但却有着迷人的内在美。
可以与《丑状》相关的组词有:丑陋、丑态、丑恶、丑丫头等。
近义词:丑陋、丑态、丑恶、丑值。
反义词:美状、美观、可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