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是唐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三位。以下是对其生平及历史地位的详细解释:
杜如晦年仅46岁病逝,李世民曾感叹“如晦早殁,朕失一臂”。其子杜构、杜荷均入仕唐朝,但杜荷因参与谋反被诛。
如需更详细史料,可参考《旧唐书·杜如晦传》或访问相关历史数据库。
杜如晦(dù rú huì)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如下:
杜:止住、阻挡。如在这里表示抑制、停止。
如:像、好像。如在这里指像、仿佛。
晦:黑暗、昏暗。如在这里意味着黑暗、阴沉。
杜如晦的部首和笔画如下:
杜:木字旁(木部),总计5画。
如:女字旁(女部),总计6画。
晦:日字旁(日部),总计9画。
标题:杜如晦的来源和繁体写法杜如晦的来源并不确切。它可能是根据古代文献或诗句衍生出来的词语,但具体的出处尚不清楚。
杜如晦的繁体写法与简体写法相同,没有变化。
标题:古时候汉字写法和示例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据我所知,杜如晦在古代并没有其他的不同写法。
以下是杜如晦的例句:
1. 他沉默寡言,如同杜如晦的夜晚。
2.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把原本杜如晦的心情照亮了。
3. 我远离尘嚣,希望找到一份杜如晦般的宁静。
标题:杜如晦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杜如晦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杜然:止住、阻碍而变得显然。
杜撰:编造、捏造。
以下是杜如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阴沉、昏暗。
反义词:明亮、光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