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杨伯峻 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丝棼”形容纷繁紊乱。《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鱉行;道虽丝棼,事则棊布。”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皇纲於是丝棼,黔首以之瓜割。” 明 宋濂 《凤阳单氏先茔碑铭》:“掩耳不闻,乱如丝棼。”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道遘》:“这相逢有缘,似环解重连,丝棼难断。”
“丝棼”一词的释义存在两种不同角度的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综合理解:
1. 本义:纷繁紊乱(源自《左传》典故) 《左传·隐公四年》记载:“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其中“棼”指纷乱。此处的“丝棼”比喻事物如理丝般越处理越混乱,强调复杂无序的状态,常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繁杂性。
2. 引申义:细小微末(现代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丝”指细小,“棼”指木屑,组合后形容事物的细微之处或人的计较性格。例如描述某人过度关注琐碎细节,或物品的精细部分。
使用注意:
《丝棼》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丝细而分散的样子。它的拆分部首是“纟”和“木”,拆分后的笔画数为9画。
《丝棼》由古代的《尔雅》一书中引用,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絲棼」。
在古时候,丝棼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区别,但大致上保持与现代写法相似。它仍然由“纟”和“木”组成,并且仍然为9画。
1. 散发着丝棼的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耀着小溪。
2. 这幅画把树叶上的丝棼描绘得非常细腻。
3. 夜幕降临时,星空中点缀着微弱的丝棼光芒。
组词:丝细如棼、细如棼丝。
近义词:细丝、纤维、丝线。
反义词:粗糙、粗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