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柱国的意思、八柱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柱国的解释

北朝 西魏 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 大统 十六年以前,计有 宇文泰 、 李虎 、 王元欣 、 李弼 、 独狐信 、 赵贵 、 于谨 、 侯莫陈崇 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八柱国”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的重要军政制度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背景

八柱国指西魏时期(535年—556年)设立的八位柱国大将军,是最高军事统帅官职,地位高于丞相。该制度由权臣宇文泰创立,旨在整合鲜卑与汉族势力,巩固统治,并为后来的府兵制奠定基础。

二、核心成员

八柱国包括:

  1. 宇文泰:西魏实际掌权者,北周奠基人。
  2. 元欣:西魏皇族代表(北魏宗室)。
  3. 李虎:李渊祖父,唐朝先祖。
  4. 李弼:李密曾祖父,隋末瓦岗军领袖。
  5. 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三朝国丈。
  6. 赵贵、于谨、侯莫陈崇:鲜卑或汉人军事将领。

三、历史作用

  1. 军政制度创新
    宇文泰融合鲜卑八部制与周礼,建立府兵制,八柱国统领六军,下设大将军、开府等职,形成严密的军事体系。
  2. 关陇集团的形成
    八柱国家族通过联姻与协作,形成“关陇贵族集团”,主导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政权更迭,如宇文氏建北周、杨坚建隋、李渊建唐。
  3. 社会影响
    唐朝史书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可见其家族地位之显赫。

四、制度演变

八柱国不仅是军事职官,更是南北朝至隋唐贵族政治的核心代表。其家族通过军事与政治联姻,深刻影响了中国近200年的历史进程。需注意,部分文献中“王元欣”实为“元欣”,因西魏皇族改汉姓为元。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八柱国》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八(bā)和柱国(zhù guó)。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八的部首是八字底,它有两个笔画(一横一竖)。 - 柱国的部首是木字旁,它有八个笔画(一横七竖)。 来源: 《八柱国》这个词出自古代中国周朝时期,是指中国国家与周边地区的七个宗主国,再加上中央的国家,共八个。这些国家各自有独立的政权,但都依附于中央的周朝。 繁体: 《八柱国》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具体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别。然而,在古代《八柱国》这个词的写法以及其它相关字的写法并没有具体的记录。 例句: - 这些国家都是周朝的八柱国。 - 八柱国在周朝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组词: 可以使用八柱国这个词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 八柱国家(指周边八个国家) - 八柱国君主(指八柱国的统治者) 近义词: 与八柱国相关的近义词可能是: - 八国联军(指19世纪末中国近代史上的八个国家联军) 反义词: 八柱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词语,与其它词语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反义关系。 希望以上内容满足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