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提河的意思、跋提河的详细解释
跋提河的解释
古代 拘尸那揭罗国 境内 阿利罗跋提河 (《大唐西域记》作“阿恃多伐底河”)的省称。后亦借指 印度 。 唐 顾况 《如意轮画赞序》:“兹山纯白,厥草肥腻,高六十由旬,周二千二百。 跋堤河 在左, 长仙园 在右。”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 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词语分解
- 跋的解释 跋 á 翻山越岭:跋涉。 踩,践踏: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跋文。跋语。序跋。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跋提河是古代印度的一条重要河流,其解释和背景如下:
一、词义解释
跋提河是阿利罗跋提河的省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译为“阿恃多伐底河”。该河位于古印度拘尸那揭罗国境内,后常被用作印度的代称。
二、来源与背景
- 地理位置
属于古印度拘尸那揭罗国(今印度与尼泊尔交界处),是释迦牟尼涅槃地附近的重要河流。
- 文化意义
在佛教文献中常被提及,如唐代顾况《如意轮画赞序》描述其周边地貌时提到“跋堤河在左,长仙园在右”。
三、文献引用
- 明代王鏊《震泽长语·音韵》提到,因语言障碍,孔子学说未能传至跋提河(印度),而佛教经典却传入中国。
- 宋代释妙伦的偈颂中亦有“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的表述。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或佛教关联信息,可参考《大唐西域记》及相关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跋提河》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指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跋提河》可以拆分为“走”、“土”、“水”三个部首,它总共有13个笔画。
来源:《跋提河》这个词的来源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它是来自藏语“巴提”的音译。在藏语中,“巴提”的意思是“水贡”的河流,而《跋提河》就是对这样一条河流的称呼。
繁体:《跋提河》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跋提河」。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些不同于现代汉字,而《跋提河》在古代的写法是「跋提河曰」。
例句:游子怀乡,望着《跋提河》的水流,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思念。
组词:与《跋提河》相关的组词有《跋提山》、《跋提村》等。
近义词:《跋提河》的近义词可以是《大渡河》、《金沙江》等。
反义词:《跋提河》的反义词可以是《长江》、《黄河》等。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