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灵旛的意思、灵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灵旛的解释

亦作“ 灵幡 ”。1.佛教用来供奉和装饰菩萨像、道士用以招请神灵的旌旗。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灵旛七曜动,琼障九光开。”《云笈七籤》卷二十:“左焕火铃,右辉灵幡,威光万里,啸命立前。” 明 孙柚 《琴心记·吟寄白头》:“修眉懒画春山样,枉灵幡绣长……不得见才郎,空孤佛心赏。”

(2).招魂幡。 唐 于鹄 《古挽歌》之二:“送哭谁家车,灵旛紫带长。”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把一领布袍襟扯住不容还,碎纷纷直似灵幡。”《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蓉 不过是个黌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 李国文 《改选》:“没有灵幡,没有花圈,没有旗帜,没有哀兵,只是默默行进中的送葬队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灵旛是中国传统宗教仪式与民俗活动中使用的特殊旗幡类器物,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灵旛指代丧葬礼仪或祭祀场合中悬挂的素色长幅布帛,多缀有莲花、云纹等象征图案,常见形制为竖条形布幔配流苏装饰。《中国礼仪器具考》记载其标准尺寸为"六尺素绢垂三旒",具有指引亡魂的宗教功能。

二、文化内涵 在道教斋醮科仪中,灵旛是沟通天人的法物,《道藏·灵宝玉鉴》明确记载:"建旛扬幡,以达玄穹",通过符文书写实现"上表天庭,下通幽冥"的媒介作用。佛教盂兰盆会亦用引魂旛超度亡者。

三、形制特点 民俗学者王娟在《华北丧葬文化研究》中指出,北方地区灵旛多用靛蓝棉布制作,中央书写"金童接引·玉女迎魂"字样,两侧配五色布条象征五行俱全。江南地区则流行丝绸质地,刺绣往生咒文。

四、使用场景 据《礼记·丧服小记》郑玄注,周代已有"设旐为铭"的习俗。现代主要应用于:1) 殡仪馆灵堂帷幔 2) 清明祭祀挂青 3) 道教法会坛场布置 4) 影视剧殡葬场景还原。台湾地区中元普渡仍保留竖立"招魂旛"的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灵旛”(拼音:línɡ fān)是一个具有宗教和文化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亦作“灵幡”,指一种用于宗教仪式的旌旗。其核心含义与神灵、灵魂相关,常见于佛教、道教及丧葬习俗中。

  2. 宗教用途

    • 佛教:装饰或供奉菩萨像的旗帜,象征神圣与庄严。
    • 道教:道士招请神灵时使用的法器,具有沟通天地的作用。
  3. 丧葬功能
    作为“招魂幡”,用于引导亡魂,常见于传统丧礼。例如,民间仪式中悬挂灵旛以示对逝者的哀悼与超度。

  4. 字形与结构
    “灵”指神灵、灵魂,“旛”同“幡”,意为长条形的旗子。二字组合突出其与信仰、仪式的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具体用法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古籍或宗教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臂忍寒饱看暴灼贬谪笔酣墨饱不出所料惨结躭爱当场旦日底气地上河地听耳食之言墦祭蜂虿风发分花约柳枌檟告别羹饘官统嚆矢弘润患累互生涧峡极荣就馆开成石经楷体空围老公嘴儿六和买卖美景良辰蜜枣默视木杪蠯蛤平戎贫下抢话巧丸钦风清正穷辰球菌任脉三端沙沚释迦收掠食子所如颓坠罔沕蚊吟乌纱帽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