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束身自修。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束修自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ù xiū zì hào”,意指约束自己、修养身心,以保持清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自律和自爱,常用于描述人严格要求自己、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定义,“束修自好”指“约束自己的行为,修养自身,以保持纯洁的品德”。其中,“束修”意为“约束和修养”,源自古代“束身修德”的概念;“自好”则表示“自爱、自重”,强调主动维护个人操守。该成语常用于褒义语境,形容人面对诱惑或不良环境时,能坚守原则、洁身自好。例如,在描述历史人物时,可说“他身处乱世,却能束修自好,不为世俗所染”。
“束修自好”的词根可追溯至先秦典籍。例如,《论语》中孔子强调“修己以敬”,体现了自我约束的思想;后世如《汉书》等史书进一步将“束修”与“自好”结合,形成固定成语。在《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中,该词被解释为“通过自我修养来保持高尚品行”,反映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演变过程中,成语从单纯道德约束扩展到现代语境中的个人自律,如职场或社交场合的廉洁自持。
在汉语中,“束修自好”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文本,强调积极的行为导向。其近义词包括“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反义词则为“同流合污”“放荡不羁”。典型用法如:
为提升解释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本解释参考了以下汉语词典资源:
束修自好(shù xiū zì hǎo)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成语结构
属于联合式结构,由“束修”和“自好”两部分组成。其中:
核心释义
指通过约束自身行为、加强道德修养来保持高尚的品格,强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例如清代郑燮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提到:“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用法与语境
近义词与反义词
延伸补充
该成语源自儒家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体现了传统道德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基础。现代语境中,可用于赞扬坚守原则、不轻易妥协的品格。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出处或例句,可参考清代郑燮的原文及其他古籍文献。
百身何赎别统冰上游戏草莓驰管岱岭调谎吊羊东风第一枝耑啓渡引防御州翻天印風豪丰土丰屋蔀家贡高官都贯恶馆舍海颷换符慌速虺韡扈解践登建节醮享鸠类集族拘介铠扞凉飇历落六欲论著麻餈谩嗟毛囊髦子庙碑难爲匿瑕含垢女婿颇丰迁次寝陵丧气三十二天砂碛霜露之疾私有制度剃头挑子一头热驮铃瓦甒卫青午盹显达乡良人躞蹀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