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防御州的意思、防御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防御州的解释

宋 金 时称设有防御使的州。《续文献通考·职官十》:“ 金 诸防御州,防御使一人掌,防捍不虞,御制盗贼。”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三·地理志》:“州有四等,曰节度州,曰防御州,曰团练州,曰刺史州。”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知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防御州是中国明清时期在边疆或军事要地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划,兼具军事防御与地方行政职能。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本定义与历史背景

防御州是直隶州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存在于明代卫所制度及清代边疆治理体系中。区别于普通州县,其核心职责为军事戍守,长官(知州)通常由武职或军政兼通的官员担任,统领驻军并管理辖区民政。明代为强化边防,在九边重镇(如辽东、宣府)设此类州;清代则延续于东北、西北等战略要地(《清史稿·职官志》)。

二、核心职能与军事属性

  1. 军事防御:

    作为区域性防御支点,负责辖境内关隘、堡寨的驻防,协调周边卫所兵力,组织民兵训练,形成层级化防御网络(《明会典·兵部》)。

  2. 行政管控:

    兼理赋税、户籍、司法等民政事务,但以“守土安民”为优先目标,具有鲜明的军政合一特征(《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八)。

三、制度演变与特殊性

防御州的设置随军事需求动态调整。明代中后期因卫所制衰败,部分防御州逐渐转为普通州县;清代则在边疆推行“改土归流”时,将其作为过渡性建制,直至清末新政时废止(《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其特殊性在于:


权威参考文献:

  1. 张廷玉《明史·职官志》卷七十五,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赵尔巽《清史稿·地理志》卷五十六,中华书局
  3.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重印本
  4.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光绪朝吉林通志》,吉林文史出版社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防御州”是宋金时期的行政单位,指设有防御使的州,属于地方军事与行政结合的建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与职能
    防御州是宋金时期地方州级行政区划的一种,与节度州、团练州、刺史州并列,属于四类州等级之一。其核心职能由防御使负责,包括“防捍不虞,御制盗贼”(即预防突发事件、抵御外敌入侵)。

  2. 等级与设置
    根据清代学者钱大昕的考证,宋代州级行政区按军事职能分为四等:节度州(最高)、防御州、团练州、刺史州(最低)。防御州的地位高于团练州和刺史州,但低于节度州。

  3. 词源与常见误解
    部分资料误将“防御州”解释为形容词短语(如“防御能力强的地方”),这可能是对历史术语的曲解。实际上,该词特指行政建制,而非形容词用法。

  4. 相关文献
    主要记载见于《续文献通考·职官十》和清代《廿二史考异》《称谓录》等史料,说明其职能及等级划分。

防御州是宋金时期兼具军事防御与地方治理职能的州级行政区,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败不旋踵百顷本来笔椟泊如不平菜羹昌华苑惝惘春情村胄打灯虎谠切登稔凳子颠米东非大裂谷都俞吁咈腞楯顿军方天戟拂乱扢咋横舍家大人监看监市履狶洁敬戟戈羁贯金沟颈饰看破红尘口中蚤虱纶翰落落跎跎碰锁偏拥情品企拟七起桑榆补圣策事奉水缸梳妆打扮帑项讨闲脱离编队陀满图作不轨挽负委佗瓮间吏部无姑乡吏鲜亮线头笑窝欣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