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醮祭祀。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上命建 太乙宫 於京城外之 苏村 ,命 芝兰 为春官正,又命宰臣 张齐贤 醮享之。”
“醮享”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神灵或祖先的仪式活动,具体解释如下:
“醮享”指通过设坛、供奉祭品等方式进行祭祀,尤其指规模较大的庆典仪式。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特定礼仪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与祈求。
醮(jiào)
原指古代祭祀神灵的庆典仪式,后延伸为僧道设坛祈福的活动,如“打醮”。在婚礼中也有“醮”的礼节,即用酒祭神以示郑重。
享(xiǎng)
本义为供奉祭品(如食品、酒水),后引申为“享受”,但在“醮享”中特指祭祀中的供奉行为。
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宋真宗曾命宰相张齐贤主持“醮享”仪式,修建太乙宫并设坛祭祀。这一记载表明,“醮享”在古代多用于官方或隆重的祭祀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式细节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游宦纪闻》等古籍记载。
《醮享》是一个词语,其含义多指古代中国民间举行的祭祀仪式,用以祈福与感谢,有时也指宗教仪式或庆典活动。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的记载中,其源自古代汉字的写法。下面将进一步解释该词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繁体字形式,以及古代汉字写法。
《醮享》的构成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酉”和“⻖”,其中“酉”为酒的偏旁部首,表示与酒相关的事物;而“⻖”为石头的偏旁部首,表示坚固的事物或山的形状。
该词语共有11个笔画,分别是:横、撇、捺、点、横、竖、横、撇、横、撇、横。
在繁体字中,该词语的写法为「醮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词语《醮享》的构成与现代写法相似,但稍有不同。具体而言,古代汉字中的“酉”字写作“酉丑”,表示酒器;而“⻖”字写作“冖山”,表示山的形状。因此,古代写法为「酉丑冖山」。
1. 大家一起参加祖先的醮享仪式,祈福农作丰收。
2. 他们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醮享庆典,庆祝村庄的繁荣与团结。
相关的词语有:
组词:醮祭、醮仪、祭醮、醮场。
近义词:祭祀、祭拜、祭奠。
反义词:欢宴、娱乐、庆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