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修的意思、束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修的解释

见“ 束脩 ”。 1.十条干肉。旧时常用作馈赠的一般性礼物。2.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3.指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4.借指薪俸。5.束带修饰。6.约束修养。7.也谓敛容肃敬。8.束载干肉。引申为携带干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修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古代拜师之礼

指十条干肉捆扎成的礼物。此义源自先秦时期弟子初次拜见师长时敬献的薄礼,象征尊师重道之礼。《论语·述而》载孔子所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注:“脩”为“修”的古字),即指凡携带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者,孔子皆愿收为弟子。此礼制在《礼记·少仪》中亦有相关记载,体现了古代教育礼仪的规范性。

二、引申义:自我约束与修养

后引申为约束言行、修养德行之意。如《后汉书·冯衍传》中“束修守善”即指严谨自律、恪守善道。现代汉语中,“束修”更侧重表达自我检束、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如“束修自好”形容人严于律己、保持高尚节操(《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5卷)。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4. 《论语·述而》 中华书局点校本
  5. 《礼记·少仪》 上海古籍出版社笺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束修”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古代礼俗中的“束修”

  1. 本义与起源
    “束修”(也写作“束脩”)原指十条干肉捆扎成的礼物,是古代学生拜师时敬献的见面礼,象征对师者的敬意。这一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时期,《论语·述而》记载:“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为只要学生带着束脩来求学,孔子便会教导他们。

  2. 演变与扩展
    随着时代发展,“束修”逐渐演变为学费的代称。例如明清小说中常以“束修”指代学生支付给教师的酬金(如《儒林外史》提到“几两银子束修”),并成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常见术语。


二、成语与引申含义

  1. “束修”的比喻义
    作为成语,“束修”被引申为“因自身能力或外界限制而无法突破”的困境。例如“束修其心”表示约束修养,“束修其行”指行为受限。

  2. 其他用法

    • 束带修饰:指初入仕途或入学时整饬仪容的礼节(如《后汉书》中“束修其心”)。
    • 约束修养:强调自我规训与品德修整。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或文献出处,可参考《论语》《后汉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培计安席彩塑齿耋捶字淳醨趣装黨惡佑奸觝角戏对口反裘负刍废帝忿激诰谕割没公法官灋果谷寒酥鹤吊谾谼坏话化钧画粥蹇嵼江口将纔教招解控节庆街头诗几何原本禁匾径行直遂窘蹴空精烈皇立间灵应密层层褭褭蟠根蒲荷扑曲扑桃巧诈齐娥秦长脚虱心收据水战素几胎生陶菊通达谙练通署退价托养顽嚣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