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巧诈的意思、巧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巧诈的解释

[deceitful] 机巧而伪诈

巧诈之人

详细解释

机巧诈伪。《管子·牧民》:“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6*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史记·日者列传》:“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誷主上,用居上为右。”《儒林外史》第八回:“ 南昌 人情,鄙野有餘,巧诈不足。” 朱自清 《经典常谈》一:“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巧诈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巧诈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词义演变及权威词典解释三个层面分析:

一、字义溯源与构词逻辑

  1. “巧”的本义

    指技艺精巧,《说文解字》释为“技也”,引申为虚浮不实的取巧手段。如《庄子·天地》云“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已含贬义色彩。

  2. “诈”的核心义

    《说文解字》注“诈,欺也”,本指言语欺骗行为,如《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即用此义。

二字合成“巧诈”,指通过虚伪的机巧手段实施欺骗(《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08页),强调以表面精妙掩饰内在恶意。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

    例证:“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说明其反道德属性。

  2. 语义分层解析

    • 行为特征:伪装智巧实施欺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王力主编)
    • 动机本质:为私利而虚伪周旋(《汉语大词典》第7卷)
    • 道德判定:儒家视之为“德之贼”(《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三、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意涵

在法家文献中,“巧诈”常与治国术关联。如《韩非子·有度》批判“巧诈不如拙诚”,主张以法制约束人性之诈。而《淮南子·本经训》更将“巧诈”列为导致社会混乱的五大弊病之一。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7卷)[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M]. 商务印书馆, 2005.

网络扩展解释

“巧诈”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ǎo zhà(),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解释:

一、基本释义

“巧诈”指机巧而伪诈,即通过狡猾的手段或虚伪的言行进行欺骗。例如:

二、词义解析

  1. 结构分析:
    • “巧”指机敏、灵活,含技巧性;“诈”指欺骗、虚伪。两者结合,强调以巧妙的方式掩饰真实意图。
  2. 近义词:奸诈、奸巧()。
  3. 反义词:愚忠、拙诚()。《韩非子·说林》中“巧诈不如拙诚”即倡导诚实胜过虚伪的智慧。

三、文化背景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心术不正之人的行为,如“巧诈之人”或“巧诈手段”。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用于中性或正面描述。

“巧诈”融合了机敏与虚伪的特质,常用于揭示人性或社会中的不诚实现象。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可参考《韩非子》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鞭茁肠痈超大型储油大头鱼典籍地匣诋訿东方圣人敦教風海覆蕉扶余龚行天罚宏巨缓解胡大胡瓶甲门积集禁府进善咎戒酒生楷法拦挡老军两辞连叶流注论集率教梅蒸邈殊命秩内州鹏鵾魄力谴悟栖险羣龙无首日升月恒失道识度絁巾死败死而无怨肆人肆閲塌陷庭障題旨囤积徒御万缘鼃音闰位塕薆无稽之言瞎路瞎子断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