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顽嚚 ”。
“顽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wán xiāo,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同“顽嚚”
指愚妄奸诈 或顽固不化 的品性。例如《尚书·尧典》中记载:“父顽,母嚚”,形容舜的父母愚昧且不讲道理。
引申为对愚钝且难以教化之人 的贬称,如提到“泛指愚妄而奸诈的人”。
专指历史人物
在古籍中特指舜的父母(瞽叟和继母),因其对舜的恶劣态度而被形容为“顽嚚”。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如需引用,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歧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尚书》等文献。
顽嚣是一个形容词,意为顽皮、顽劣、顽固、刁钻、调皮等。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行为态度不服从、不听从、顽固不化。
顽嚣由两个部首组成:⺍(夂)和⺆(冂)。夂是冬的上半部分,冂表示围界或围住。
拆分笔画为11画,其中夂为4画,冂为7画。
顽嚣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古代,顽嚣的写法为顐囂,形状较复杂,现已经很少使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頑囂。
在古代,顽嚣的写法为顐囂。
1. 他顽嚣不化,老师再三教育也没有用。
2. 这只猫真是顽嚣,偷吃了桌子上的鱼。
顽嚣者、顽嚣不化、顽嚣之气、顽嚣不已
刁钻、顽固、顽皮、顽劣
温顺、听话、驯顺、谦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