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民众富庶。 唐 崔铉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明 沉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牛刀试政,花邑观风。百里桑麻,应知俗阜;千年桃李,可见阴功。”
“俗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民众富庶”,多用于描述社会安定、物产丰饶的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有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俗阜”解释为“言行庸俗”,这属于对“俗”字含义的误读。在古汉语中,“俗”多指“民间、风俗”,而非“庸俗”。正确含义应以权威典籍和文献用例为准。
该词适用于历史、文学领域,描述古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例如:“贞观之治时期,天下俗阜民安。”
“俗阜”是一个偏书面化的褒义词,强调民众物质生活的丰裕,而非贬低文化层次。如需深入探究,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俗阜(sú fù)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首组成:俗是左右结构的部首,阜是上下结构的部首。
俗阜的笔画数为18画。俗部4画,阜部14画。
俗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变化。俗阜作为一个汉字,它的繁体写法是「俗阜」。
以下是一个使用“俗阜”这个词的例句:
他的行为举止非常俗阜,缺乏独特性。
与“俗阜”相关的组词有:
- 俗心:指通俗、平民的心思。 - 俗化:指从古朴、原始的状态转变成俗气的、庸俗的状态。 - 阜丽:指山岳雄伟壮丽的表象。
与“俗阜”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通俗:指言辞、内容简明易懂,适合大众理解和接受。 - 平凡:指普通、不出众。 - 庸俗:指陈腐、缺乏品味。
与“俗阜”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 古雅:指古朴、典雅。 - 高贵:指崇高、尊贵。 - 纯真:指天真、纯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