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扁和缓的意思、附扁和缓的详细解释
附扁和缓的解释
古代四大名医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 附 扁 和 缓 ,治疾之圣也。” 王明 校释:“ 附 , 俞跗 ; 扁 , 扁鹊 ; 和 , 医和 ; 缓 , 医缓 。皆古名医。”
词语分解
- 附的解释 附 ù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
- 和缓的解释 平和舒缓,使平和舒缓和缓一下气氛详细解释.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 和 与 缓 的并称。 晋 挚虞 《疾愈赋》:“讲 和 缓 之餘论,寻 越人 之遗方。”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 靁
网络扩展解释
“附扁和缓”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主要用于指代四位著名的古代医学家。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考证,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词语含义
- 基本解释:指四位古代名医的并称,包括俞跗(附)、扁鹊、医和、医缓。
- 文字解析:
- 附:通“跗”,指俞跗,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医者,擅长外科手术。
- 扁:即扁鹊(秦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以“望闻问切”四诊法闻名。
- 和:医和,春秋时期秦国医官,提出“六气致病”理论。
- 缓:医缓,春秋时期名医,曾诊断晋景公“病入膏肓”。
二、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辨问》:“附扁和缓,治疾之圣也。”,王明校释进一步明确了四人的身份。
三、其他注意事项
- 部分文献(如)提到该词有“态度温和”的引申义,但这一用法较为罕见,可能与原意混淆。主流解释仍以四大名医为核心。
- 需注意“附”与“跗”的异体字关系,部分版本写作“跗扁和缓”。
四、扩展知识
四位名医的贡献:
- 俞跗:传说用外科手术治病,记载于《史记》。
- 扁鹊:奠定中医诊断基础,著有《难经》。
- 医和:首创自然环境与疾病关联的理论。
- 医缓:“病入膏肓”典故来源者。
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抱朴子》及《汉书·艺文志》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附扁和缓》的意思
《附扁和缓》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的脸和表情放松柔和,不生气,不发火,保持平和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附扁和缓》中的字分别是「附」、「扁」、「和」、「缓」。
「附」的部首是「阜」,总共5画。
「扁」的部首是「手」,总共4画。
「和」的部首是「口」,总共8画。
「缓」的部首是「彳」,总共7画。
来源
《附扁和缓》源自《抱朴子•明鬼篇》:“史事有求必察之人,附扁和缓。”
繁体
《附扁和缓》的繁体为「附扁和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附扁和缓》的写法与现代相比稍有差异,其中「缓」的古字形为「緩」,而「附」的古字形为「附」。
例句
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保持着附扁和缓的态度。
组词
附加、扁平、和谐、缓慢。
近义词
冷静、平和、温和。
反义词
愤怒、发火、激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