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雅的意思、通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雅的解释

通达高雅。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长文 通雅,义格终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严复 《<蒙养镜>序》:“今者 桐城 吴君 燕来 ,以通雅之才,躬迻译之事,明白晓畅,殊便家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雅"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典籍应用两个层面解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字义解析

  1. "通"

    本义为贯通、畅达,引申为通晓、博识。《说文解字》释:"通,达也",强调无阻碍的贯通状态。在学术语境中,指对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与融会贯通。

  2. "雅"

    本义为正确、规范,源自《诗经》"风雅颂"体系,后引申为高尚、正统。《尔雅》作为最早训诂专书,"雅"即指合乎规范的语言。引申指学识的纯正与品格的端方。

二、合成词释义

"通雅"融合二字精髓,核心含义为:

学识渊博且雅正纯厚,既强调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亦注重学术品格的正统性。具体表现为:

三、典籍例证

明代学者方以智所著《通雅》,书名即取此义。该书涵盖天文、地理、医药等百科知识,考据精详且文风雅驯,《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考证奥博,明代罕匹",完美诠释"通雅"的学术境界。

四、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通雅"多用于赞誉学者(如"通雅之士"),形容其治学兼具广博视野与严谨态度,或评价著作(如"文辞典雅,识见通雅")体现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典范性。


权威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10卷第128页)
  4.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第3075页)
  5.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中华书局整理本)

网络扩展解释

“通雅”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既可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才识,也可指明代的一部典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作为形容词

含义:形容人通达高雅、才识广博且品格端正。
出处与用例:

  1.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
  2.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长文通雅,义格终始。”
  3. 《世说新语·品藻》中称某人“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
    用法:多用于赞颂文人雅士的学识修养与道德风范,强调学识的贯通性与品格的雅正性。

二、作为书名

指明代方以智所著《通雅》: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通雅》的学术价值,可参考古籍研究领域的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众辨说冰雹跛踬车担魑魅楚辞章句盗幸荻洪鼎席督统恶徵飞起干实閤下公仪退食裹糇粮过社鹤老和欺欢豫颒濯绛侯蠲酲克治况兼襕幞詅嗤符临危下石鲁籍昧死以闻墓偈挠格念虑尼峰陪音抢渡千日酿曲承三巴上系山墅山赀舍离深居简出麝月十字格霜露感四忌肆志俗字骀藉太康天命徒长纹缕儿无厓贤门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