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挈皋 ”。即桔槔。汲水的工具。亦指形似桔槔的焚柴祭天之具。《汉书·郊祀志上》“通权火”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挈皋矣。”《文选·扬雄<甘泉赋>》“燎薰皇天,皋摇 泰壹 ”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皋,挈皋也。积柴於挈皋头,置牲玉於其上,举而烧之,欲近天也。” 胡韫玉 《译师梨诗》:“万籟尽寥寂,唯闻喧挈皋。”参见“ 桔槔 ”。
“挈皋”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主要解释如下:
汲水工具
指古代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桔槔”(jié gāo),用于从井中取水。其结构由支架、横杆和水桶组成,通过人力操作省力提水。
祭祀用具
形似桔槔的装置,用于焚柴祭天。祭祀时,将柴火和祭品置于高处焚烧,象征接近上天。
个别文献(如《楚辞·离骚》)中,“挈皋”被引申为“带领他人前行”的比喻,但此用法较为罕见,可能为文学化表达。
“挈皋”本义为古代实用工具及祭祀装置,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甘泉赋》等古籍原文。
挈皋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手拽、牵引、拉拽。在古代文献中,挈皋一词经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动作或者形象。
挈皋的拆分部首是手部部首“扌”,同时它也是一个会意字。根据《康熙字典》,挈皋的总笔画数为8。
挈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楚辞·卜居》中,是楚国的辞章作家屈原所作。在这首诗中,挈皋用来形容屈原抚琴、游于荒凉之地的形象。
挈皋的繁体字为「挈皐」。
在古代,挈皋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记载,挈皋的古字形是「挈曲」,其中的曲字是以手部部首“扌”为上半部,下半部则是象征音符的「乇」,表示按抑或拍弦的手势。
他伸出手挈皋使劲往前拽,终于把大石头移开了。
挈琴、挈袖、挈水、挈担、牵挈、挈才
拉拽、牵引、拽动、带动
放开、松手、释放、解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