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檄的意思、草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檄的解释

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陈书·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 景歷 援笔立成。” 唐 戴叔伦 《送崔融》诗:“ 陈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长平 。” 清 周亮工 《解严后病卧敢园》诗:“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檄”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起草檄文,特指古代战争中撰写用于声讨、征召或晓谕的军事文书。以下从词源、应用场景及权威文献用例三个维度展开解析:

  1. 词汇构成与词义解析

    “草”在此处作动词,意为“起草、草拟”,《古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为“初步写作,未经定稿”;“檄”即檄文,《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的文书”,具有公开性与宣战性质。二者组合后,“草檄”强调以文书为载体的军事或政治行动筹备过程。

  2. 历史应用与文学表达

    该词常见于史书与古典文学。例如《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为杨玄感草檄”,指其代写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唐代骆宾王《讨武曌檄》被赞为“天下第一檄文”,其创作过程即属“草檄”范畴。陆游《病起书怀》中“草檄初成墨未干”则生动描绘了文人参与军事文书撰写的场景。

  3. 现代语言学研究佐证

    据《现代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分析,“草檄”属书面语词汇,多用于历史叙述或文学创作,现代汉语中渐趋罕用,但仍作为研究古代文书制度的重要语料。

网络扩展解释

“草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cǎo xí(注音:ㄘㄠˇ ㄒㄧˊ),其核心含义为草拟檄文,后也泛指撰写官方文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用例与文学引用


3.字词结构解析


4.现代应用

如今“草檄”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强调古代文书写作的场景,或比喻快速完成重要文本的创作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檄文的历史背景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辞海》或文学典籍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昂黛翱翔奔哀草疏潮户大狱斗口齿饭牀法钱覆醴干预高尚给数共性瑰赂华鲸宦塲会演混江龙混子火警活喇喇护秋贱迹角鳞矫情镇物节用絶话衎尔姱容修态锒铛入狱麟经林泉计马毛猬磔美禄瞑然牛市刨除陪门财强健千年润前肢谯黜揉藉鼪鼯径生香屧事畜耍水水劔数命死脑瓜骨天戮头品玩物危亭威武不屈围子享世闲燕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