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覆醴的意思、覆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覆醴的解释

《战国策·燕策一》:“﹝ 苏秦 ﹞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巵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后以“覆醴”谓隐瞒真相,代人受过。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主妾覆醴,以罪受戮; 王陵 庭争,而 陈平 顺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覆醴是古代汉语中的典故性词汇,原指倒掉醴酒的行为,后引申为决绝避祸的处世态度。其核心语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1. 字源构成

    “覆”为倾倒、翻转之意,“醴”特指古代用稻麦酿制的甜酒。《周礼·天官》记载“醴齐”为五齐之一,是祭祀用酒。二字组合形成动宾结构,字面即“倒掉醴酒”。

  2. 典故溯源

    出自《战国策·燕策》:苏代劝谏燕昭王时,引用“申徒狄谏纣不听,负石沉河;伍子胥谏吴不用,被盛以鸱夷而浮江”的典故,继而提出“臣恐陛下之覆醴也”,以倒酒喻指彻底断绝关系。

  3. 文化引申

    在《昭明文选》李善注中,覆醴被注解为“弃绝醴酒,避害全身”,衍生出主动割席、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常见于后世谏诤文书与避世诗文中。

该词现代多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在《汉语大词典》第9册第1147页有完整释义,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覆醴”是一个源自《战国策》的典故性词语,其含义与“隐瞒真相,代人受过”密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本义与出处
该词出自《战国策·燕策一》中苏秦讲述的故事:一位官员的妻子与外人私通,欲用毒酒谋害丈夫。妻子指使妾侍端酒,妾侍发现酒中有毒后陷入两难——若递酒则害死主人,若揭发则被主母驱逐。最终她故意摔倒洒掉毒酒,却因此被主人鞭打。这一行为被概括为“覆醴”(打翻酒醴),代指为保全他人而隐瞒真相并承担罪责。

引申义与用法
在后世文献中,“覆醴”常用于比喻代人受过的隐忍行为,尤其强调牺牲自身以掩盖他人过错或保护他人利益。例如三国嵇康在《释私论》中提到“主妾覆醴,以罪受戮”,即用此典故讨论公私界限。

文化内涵
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下底层人物的无奈处境,以及道德困境中的取舍。其核心矛盾在于“忠”(对主人)与“义”(对主母)的冲突,最终通过自我牺牲来化解。

别人正在浏览...

按讨廒间碑洞掤扒蝉化朝岚成都平原尺波齿马之嫌宠借充起怆结鞮革杜门不出二十五里骂知县梵贝纷红骇緑合冬横吹曲候府宦女涣若冰消箭擦监治解祟惊鲵记清济施廐庾恪守不渝魁秀癞活连谋岭蜑鸣竽墓文劈哩叭啦婆官前后溲欠款侵傍请吏榷厘人身保险三韩上京讪脸私币松津谈天説地偷鸡不着,反折一把米土蚕危峭未亡沃沃五等爵无箇事巫支祁仙跸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