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麟史。 唐 黄滔 《与罗隐郎中书》:“诚以麟经下笔,诸生而不合措辞;而 史马 抽毫, 汉 代而还陈别録。”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羣儒修麟经,诸将宣豹略。”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今史阙》:“ 周 末自麟经絶笔后,至 苏 张 游説,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参见“ 麟史 ”。
“麟经”是中国古代典籍《春秋》的别称,其含义及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名称由来
《春秋》因孔子修订时听闻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捕获麒麟而停笔,故被后世称为“麟经”或“麟史”。麒麟在古代被视为祥瑞神兽,象征仁义,这一事件被赋予“天道终结”的隐喻,强化了《春秋》的历史地位。
典籍性质
《春秋》是儒家“六经”之一,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其语言简练,蕴含“微言大义”,成为后世史学与儒学的核心经典。
文化影响
学术延伸
清代昭槤在《啸亭续录》中讨论“麟经绝笔”后的历史记载问题,反映了后世学者对《春秋》断代意义的关注。
“麟经”不仅是对《春秋》的雅称,更承载了古代文人对历史、伦理的深层思考。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麟经》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麟”和“经”。
“麟”的部首是犭(犬旁),由15画组成;“经”的部首是细(纟旁),由11画组成。
《麟经》原指一种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具有独角、鬓角、鹿角,全身有五色的特征。后来,《麟经》也指代了记载这种神兽的经书或文献。
《麟经》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麟經」。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麟经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它的形状和现代字形相似。
1. 他阅读了《麟经》,对于麟的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这本《麟经》是古代文献中珍贵的一部,记载了许多关于麟的神话传说。
1. 麟石
2. 麟兽
3. 经书
4. 经典
1. 麒麟
2. 麟
3. 麟图
4. 麟凤
没有特定的反义词与《麟经》相关。
程粮吃劳金崇严储宰赐乞赐赈葱青欑涂盗帑雕剪调外东山再起繁体字飞遯風鈴风雅颂复活节敢莫棺椁寡色珪玠衮钺龁咬候钟黄碌禁得住锦冒抗争老鸹老鸦乐洋洋林会疠人乱头粗服漭沆麻霞貊乡鼠壤棋跱入市三咽馺踏剡溪藤勝迹深厚瘦瘪熟念丝忽帖骑通言推食解衣脱胎危菑稳健五蜀五辛盘享牛详细枭呼小雪蟹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