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麟经的意思、麟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麟经的解释

即麟史。 唐 黄滔 《与罗隐郎中书》:“诚以麟经下笔,诸生而不合措辞;而 史马 抽毫, 汉 代而还陈别録。”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用韩文公<会合联句>诗韵》:“羣儒修麟经,诸将宣豹略。”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今史阙》:“ 周 末自麟经絶笔后,至 苏 张 游説,中间一百四十四年,史简遗闕,无以详其梗概。”参见“ 麟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麟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对《春秋》的别称,源自孔子修撰《春秋》时与麒麟相关的典故。据《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认为祥兽出现非时,预兆天下将乱,遂绝笔不再续写《春秋》。后世文人将《春秋》与获麟事件结合,称其为"麟经",如元代马祖常《都门一百韵》云:"群儒修麟经,诸将宣豹略。"

该词在传统训诂学中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指《春秋》文本本身,作为儒家五经之一承载着微言大义;其二引申为史笔的代称,如清代赵翼《陔余丛考》所述"麟经书法凛秋霜",强调其记载史实的严谨性。从文字构成看,"麟"为麒麟简称,属古代瑞兽;"经"指经典典籍,二字组合形成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专有名词。

在文献学体系中,麟经的称谓体现了三个维度:①编年体史书的典范性(《春秋》为中国首部编年体史书)②儒家经典的神圣性(获麟被视为孔子受命作经的祥瑞)③史家笔法的权威性(如"春秋笔法"的褒贬传统)。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评曰:"麟经之作,所以继往圣开来学也。"此论揭示了该词承载的文化传承功能。

权威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释"麟"为仁兽
  2. 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载获麟绝笔说
  3.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疏解麟经名义
  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春秋》别称源流
  5. 王力《同源字典》考"麟""经"二字古音

网络扩展解释

“麟经”是中国古代典籍《春秋》的别称,其含义及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1. 名称由来
    《春秋》因孔子修订时听闻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捕获麒麟而停笔,故被后世称为“麟经”或“麟史”。麒麟在古代被视为祥瑞神兽,象征仁义,这一事件被赋予“天道终结”的隐喻,强化了《春秋》的历史地位。

  2. 典籍性质
    《春秋》是儒家“六经”之一,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其语言简练,蕴含“微言大义”,成为后世史学与儒学的核心经典。

  3. 文化影响

    • 建筑命名:如“春秋楼”别称“麟经阁”,体现了对经典的尊崇。
    • 文学引用:元代马祖常诗句“群儒修麟经”,唐代黄滔《与罗隐郎中书》提及“麟经下笔”,均显示其作为学术象征的意义。
  4. 学术延伸
    清代昭槤在《啸亭续录》中讨论“麟经绝笔”后的历史记载问题,反映了后世学者对《春秋》断代意义的关注。

“麟经”不仅是对《春秋》的雅称,更承载了古代文人对历史、伦理的深层思考。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昂首天外安纳托利亚百数襃襮宝阁襒裂别寝裁折猜忤柴积持久战冲天大将军道心凋沦东胶封闭缚束附顺改朝换代改组攻下关格灌木林鬼籍护城河恢疏回顔辉熠火花家访监盟贱勇醮醴警卫连聚首略迹原情理讼流连忘返眇岁旁游披对散处杀鷄吓猴沈竈生鼃仕籍收秋手提包疏剔粟饭隋炀帝天假良缘缇缦为意尾音蜗蜒无精打采无任徒相门户枭决小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