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疏的意思、草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疏的解释

拟写奏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效各有机会》:“一日午后偶暇,为草疏,适书人又皆具,既成,视日尚未暮,遂封进。”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 梦阳 ﹞代 韩文 草疏劾 刘瑾 ,謫 山西 布政司经歷,復摭他事下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疏是汉语复合词,由“草”和“疏”二字构成,需结合二者含义及历史用法理解其义:


一、核心释义

  1. 起草奏章

    “草”指起草、草拟,“疏”指臣子向君主呈递的奏章。合指初步撰写奏议文书的行为。

    例:明代官员常草疏谏言,待修改后正式上呈。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卷“草”字条释义。

  2. 未定稿的奏章

    引申指尚未定稿的奏章文本,强调其非正式性。

    例:此系草疏,需经内阁审议方成定本。

    来源:《辞海》(第六版)“疏”字条相关用例。


二、字义溯源


三、现代转义

在植物学语境中,“草疏”偶作草本植物疏解的简称,但属罕见用法,需依上下文判断。

例:《本草草疏》指对草本药物的分类注解。

来源:《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术语附录。


权威参考建议

如需深入考据,可查阅: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疏”字条

(注:因在线词典暂未收录独立词条“草疏”,释义综合权威工具书对单字及历史语例的考订。)

网络扩展解释

“草疏”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拟写奏章,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描述官员或文人起草正式文书的情境中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用法与语境

3.相关概念

4.权威来源

若需进一步了解“疏”的字形演变或古代公文制度,可参考来源中的词典页面。

别人正在浏览...

拔地摇山颁式昌昌纛章京调令锻脩发蒙啓滞飞耳分家析産扶老拊养槁简割断挂车还愿心胡虏茄克俴收搅裹济理京都金戈警勉鯨目金姑娘娘进占记轸铠装连冬廉倨礼服林樊銮旗车轮睛鼓眼露庭瞒天席地梅干民曹辟寒犀破式千春抢购潜身情实丘荒少学生草神课神眉鬼眼申诉诗场始端爽缪随军擡秤田驺调幅倭傀鲜衣綫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