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疏的意思、草疏的详细解释
草疏的解释
拟写奏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效各有机会》:“一日午后偶暇,为草疏,适书人又皆具,既成,视日尚未暮,遂封进。”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 梦阳 ﹞代 韩文 草疏劾 刘瑾 ,謫 山西 布政司经歷,復摭他事下狱。”
词语分解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网络扩展解释
“草疏”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拟写奏章,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尤其在描述官员或文人起草正式文书的情境中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草:此处指“起草、草拟”,强调初步撰写的过程。
- 疏:指臣子向君主呈递的奏章或文书,属于古代公文的一种形式。
- 组合义:两字连用表示“起草奏章”,如明代李梦阳曾代韩文草疏弹劾刘瑾()。
2.用法与语境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官员处理政务时的文书工作,例如《明诗纪事》中记载的案例。
- 现代延伸:在当代语境中,可引申为“撰写正式文件”或“起草重要文书”,但需结合具体场景。
3.相关概念
- 疏的延伸含义:除奏章外,“疏”还可指文字稀疏(如“疏朗”)、关系疏远(如“亲疏”)等,但“草疏”中仅取“奏章”义()。
4.权威来源
- 高权威性网页(如沪江在线词典、查字典)均明确其核心含义为拟写奏章,并提供了历史用例。
若需进一步了解“疏”的字形演变或古代公文制度,可参考来源中的词典页面。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疏:
草疏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以下是关于草疏的详细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草字的部首是艸,共有12个笔画。
- 疏字的部首是疋,共有9个笔画。
来源:
草疏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繁,通常意为草木繁盛且蔬菜稀疏。这个词语在描写农作物生长情况或者形容园艺景观时常被使用。它强调了植物的生长茂盛和土地的荒凉程度相对的对比。
繁体:
草疏的繁体写法为「草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草疏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相似,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以下是几个使用草疏的例句:
1. 这片土地上庄稼草疏,急需施肥。
2. 园林中错落有致,草疏花深。
组词:
草疏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草木蔓生、草树葱茏等。
近义词:
与草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草木丰茂、蔓生。
反义词:
与草疏相反的意思的词语有茂盛、稠密。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傲放邦图薄海腾欢参齐测计赤米蚩尤旗触蹈初始存神达吏弹算澹坐倒拔典史凡轻丰露告别惯熟黑林侵恒姿黄瑞讲散检禁交订姣孋京削旧契巨嫂看不得鬣鬃离驹丽限龙津卖嘴蔓词磨罗拼斗前儿前仆后踣签押处庆觞清运覃霈期佺泉音儒宫赏望神颖水火四书院提纯绨袍之义蹄踵头家娘颓阙外三关卧伏无怨无德筅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