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戽的意思、水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戽的解释

一种汲水的农具。 宋 沉与求 《雨不止》诗:“已看城郭半浮槎,水戽联翩接渚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水戽(shuǐ hù)是中国传统农具中用于提水灌溉的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通过人力从低处水源(如河流、池塘)向高处农田输水。以下从汉语词典及农具史角度分项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由竹木或柳条编织成的斗状盛水容器,两侧系有长绳,需两人配合操作。使用者相对站立,同步拉绳将水舀起并泼向高处田地。该定义源自《汉语大词典》对“戽”的释义:“汲水灌田的器具”,强调其人力协作与提水核心功能。

二、结构与工作原理

水戽主体为敞口圆筒形,底部收窄(部分区域称“戽斗”),容量约20-30升。操作时需满足两个条件:

  1. 双人协作:使用者各执一绳,利用惯性合力抛洒水流;
  2. 水源邻近:适用于水位与田面高差较小的场景(通常≤2米)。

    《中国农具发展史》指出,其效率虽低于水车,但成本低廉、制作简易,成为古代小农经济的典型灌溉工具。

三、历史应用与地域分布

明清时期在长江中下游水稻区广泛使用。据《农政全书》记载,江南农户遇旱时“以戽斗汲水救苗”,尤其适用于丘陵地带零散田地。20世纪中叶后,随着抽水机械普及,水戽逐渐退出主流,仅见于偏远山区或农具博物馆。

四、文化衍生含义

“戽水”一词延伸出奋力抢救的比喻义,如古籍中“戽涸辙之鱼”即指竭力求生。现代汉语中仍保留“戽斗”等方言称谓,见证农耕语言的生命力。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周昕《中国农具发展史》(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3.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水利篇》(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水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传统农业灌溉工具及其相关动作。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

    • 戽(hù):本义指一种人力灌溉农具,形似斗,两侧系绳,需两人配合操作,通过拉绳将低处水源(如河渠)中的水舀至高处农田。
    • 水:此处作修饰,强调该工具与“取水、引水”功能相关。
  2. 工具定义
    “水戽”即“戽斗”,是古代及传统农村常用的手动灌溉器具,多用竹、木或金属制成。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杠杆,通过人力协作完成提水,适用于小规模农田或水源落差较小的场景。

  3. 动作延伸
    该词亦可作动词使用,如“戽水”,指用戽斗舀水灌溉的动作。例如:“农民们正在水田里戽水抗旱。”

  4. 文化背景
    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水戽曾是中国南方农村的重要工具,现代因机械水泵普及而逐渐被取代,但在某些偏远地区或特定情境下仍有使用。

由于当前缺乏具体文献支持,以上解释基于“戽”字的通用含义及传统农具知识推断。如需更精准的方言或历史考据,建议查阅地方志或农业史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矮黄阿娇败财扁形动物佛肸兵谋禀问鄙弃拨船才辨插岸钗横鬓乱逞节赤鯶醇深赐剑存心养性颠瘁抵角戏多昝風雷火炮高遁顾赡海驴毫分缕析皓练肩贩交摈斠准节旌旌轩讥诎机暇款关阑出陵官陵茔民鱼佞臣破弃千里莼潜涉桥头堡缺谬衢謡穣田日理万机榕厦撒娇撒痴闪挫石碾识文断字双关语酸泪晩寒闻善汙邪乡下佬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