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辞的意思、恕辞的详细解释
恕辞的解释
开脱或原谅的言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鸿绪》:“近读其《明史稿》,於 永乐 篡6*逆及 姚广孝 、 茹常 诸传,每多恕辞。”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一切回声中,对于这自6*杀的主谋者-- 秦夫人 ,虽然也加以恕辞;但归结却无非是诛伐。”
词语分解
- 恕的解释 恕 ù 原谅,宽容:恕宥。恕谅。恕罪。宽恕。饶恕。恕我直言。 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恕道。忠恕。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军”。 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笔画数:; 部首:辛;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恕辞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恕辞”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开脱或原谅的言辞,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定义:指在表达中用于减轻他人过错或表达宽恕的言辞。例如,在评价他人行为时,采用较为宽容的表述方式。
- 词源:由“恕”(宽恕、体谅)与“辞”(言辞)组合而成,体现以宽容态度表达的语言。
2.历史用例
- 清代昭槤《啸亭杂录·王鸿绪》中提到,王鸿绪在撰写《明史稿》时,对明成祖朱棣篡位等敏感事件“每多恕辞”,即用委婉言辞淡化其行为。
- 鲁迅在《论秦理斋夫人事》中批评当时舆论对自杀事件的态度,指出尽管有人对主谋者“加以恕辞”,但最终仍以谴责为主。
3.相关词汇
- 恕道: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的宽容之道(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恕罪/宽恕:与“恕辞”类似,均表达宽恕含义,但“恕辞”更侧重于言辞层面。
4.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历史评述、文学批评中,带有一定委婉性。
- 现代语境中较少单独使用,常见于对古典文献或特定事件的解读。
“恕辞”强调通过语言表达宽容态度,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意图。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啸亭杂录》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恕辞:仁慈的辞别
恕辞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恕(心旁+罒)和辞(辛+口)。恕辞的拆分后共有10个笔画。这个词源于古汉语,是一种古代人们用来表达仁慈地辞别或告别的词语。
繁体字写法
在繁体字中,恕辞的写法为「恕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中国,恕辞的写法有一些不同。其中一种写法是「恕辤」,还有一种是「恕辭」。
例句
1. 他向朋友们提出恕辞,因为他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学业。
2. 我将以恕辞的态度拒绝这个职位,因为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
组词
恕辞作为一个词语,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新的词组,例如:
1. 谢恕辞(表示感谢并告别)
2. 辞行恕辞(表示正式的告别致辞)
近义词
与恕辞相近义的词语有:
1. 辞别:表示离别、告别。
2. 遗辞:指临终前留下的辞别或告别的话语。
反义词
与恕辞意义相反的词语有:
1. 力辞:表示坚决地辞去职务、拒绝建议。
2. 强留:表示强迫某人留下、不允许其辞别。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