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论的意思、清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论的解释

(1).公正的评论,亦指公正的舆论。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清论所不能復制,绳黑所不能復弹。”《北齐书·陈元康传》:“﹝ 陈元康 ﹞受纳金帛,不可胜纪,放责交易,徧于州郡,为清论所议。”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执政在中书十餘年,无正言直諫闻於外,清论鄙之。”

(2).清雅的言谈。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后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听清论,尽所欲言。”

(3).闲谈,谈天。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閒陛坐夕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朕尝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之於樽俎砚席之间,於文字则引 孙 吴 ,述形势皆閒暇清论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论是由"清"与"论"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核心含义:

一、公正高雅的言论 指具有道德高度和思辨深度的言谈。该义项源自魏晋时期的清谈风尚,《晋书·范宁传》记载"时以虚浮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的批判性清论。唐代诗人孟郊在《送淡公》诗中"清论冰雪凉,律动秋鹰翔"的表述,则凸显了清论蕴含的澄明境界。

二、人物品鉴体系 特指汉魏六朝时期盛行的品评人物制度。据《南史·王惠传》载"陈郡谢瞻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群从造惠,谈论锋起,文史间发,惠时相詶应,言清理远",这种通过清论选拔人才的机制,直接影响了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述该制度"虽未尽善,然一时人物,犹赖此以别贤否",揭示了清论在古代人才选拔中的特殊作用。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史》中华书局2015年版;《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7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清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īng lùn,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公正的评论或舆论

指对社会现象、人物行为等客观中肯的评价,常与“清议”类似。例如:


2.清雅的言谈

形容言辞高雅、富有深度的交流。例如:


3.闲谈、谈天

指非正式的轻松交谈。例如:


关联延伸

“高谭清论”是衍生成语(出自《东观汉记》),指高妙但空泛的言论,含一定贬义,需与“清论”本义区分。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用例及权威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抱朴子》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中百发悲荒躃躠不凉不酸喘证翠烟等殊电挥遁乐恶燋二崤伏而咶天高纬度锢结股掌鹤处鸡群哼喝婚庆湖学简牍谏切惊孱劲挺九二酒妇浚财军营款坎鹍鲸敛策联亘连垒利物理咏淼茫鸣雁直木闹标凝露骢碰触涩剂诗辑熟口死不瞑目宋健汤羊摊戏甜俗铁门踢竪推筴王母桃忘神王资为之地文狸文牺象法踃馺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