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 境内的山地。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龙友 ( 杨文驄 )父子殉难 闽 嶠。”
闽峤是汉语中用于指代福建省及其周边山岭地带的复合地理称谓。该词由“闽”与“峤”两个单字构成,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释义
“闽”为古代中原地区对福建一带的称谓,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记载的“七闽”族群,后逐渐演变为福建省的简称(《汉语大词典》,2020年修订版)。
“峤”原指尖峭的高山,《说文解字》释为“山锐而高”,后引申为高峻连绵的山脉,如唐代诗人宋之问诗句“峤南江浅红梅小”中的地理描述(《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
词源与历史语境
“闽峤”一词多见于古典文献,如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闽峤山川,险阻相属”,强调福建多山的地理特征(《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其构词法遵循汉语“地名+地貌”的命名传统,类似“巴蜀”“荆楚”等复合地标称谓。
现代使用范畴
现代汉语中,“闽峤”主要用于文学、历史研究领域,例如描述福建与台湾海峡西岸的山地地形,或借指闽地文化范畴,如“闽峤烟霞”等诗意表达(《福建文化地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
“闽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指福建境内的高山或山地地区。以下是详细解释:
清代余怀《板桥杂记·丽品》记载:“龙友(杨文骢)父子殉难闽峤。” 此处描述明末抗清将领杨文骢父子在福建山地殉国的事迹,印证了该词的历史语境。
部分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标注了该词的英文释义为“mountainous areas in Fujian”,但实际应用中更强调其文化地理内涵而非单纯字面翻译。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方言考证,可参考、3、8等来源。
帮凑坝田北风行贝函博夺不好过钞絶淳均莼鲈之思出勤率出夷入险翠生石翠云翘错比单皮刀梦鞮汗帝门方言繁骛福算归正过词讲论郊兆基础教育借身报仇警备景同惊飍惧詟宽制刲剔兰玉两头蛇临事而惧没牙啃冥然暖尘瞥尔平允戗水区区小事神蘂形茹设戎市舶库衰怠殊科随机信号邆赕天荆地棘庭合童幡外感五羖皮五言长城香水兰小工下停械节